体癣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体癣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浅表真菌病,常见症状包括环形红斑、脱屑、瘙痒等,可通过外用抗真菌药物、口服药物及生活护理等方式治疗。
体癣初期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环形或半环形红斑,边缘隆起伴有细小丘疹或水疱,中央皮肤可能逐渐恢复正常。红斑会随真菌扩散向外扩展,形成多环状皮损。治疗需使用联苯苄唑乳膏、硝酸咪康唑软膏等外用抗真菌药物,每日涂抹患处1-2次。
皮损表面可见白色鳞屑,刮取鳞屑镜检可发现真菌菌丝。脱屑区域可能伴有轻度糜烂,好发于腹股沟、腋窝等皮肤皱褶处。可配合使用酮康唑洗剂清洗患处,严重时需口服伊曲康唑胶囊进行系统治疗。
真菌代谢产物刺激皮肤神经末梢会引起明显瘙痒,搔抓可能导致皮损扩散或继发细菌感染。除抗真菌治疗外,可短期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炎症反应,但激素类药物使用不宜超过1周。
慢性体癣愈合后可能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斑,多见于肤色较深人群。治疗期间应避免日晒,可外用尿素软膏促进角质代谢,色素沉着通常3-6个月可自行消退。
搔抓破损的皮肤可能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表现为脓疱、渗出或淋巴结肿大。此时需加用莫匹罗星软膏控制细菌感染,严重者需口服头孢氨苄胶囊进行抗炎治疗。
保持患处清洁干燥,每日更换消毒过的贴身衣物,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拖鞋等个人物品。饮食上减少高糖食物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增强皮肤抵抗力。治疗期间避免剧烈运动出汗,洗澡后及时擦干皮肤皱褶部位。若规范用药4周后症状未改善,需就医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