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血病的治疗误区
血液内科编辑
医颗葡萄
血液内科编辑
医颗葡萄
儿童白血病治疗需避免过度依赖偏方、延误规范治疗、忽视营养支持、排斥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等误区。规范治疗方式主要有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支持治疗等。

化学治疗是儿童白血病的核心治疗手段,通过药物抑制癌细胞增殖。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阿糖胞苷、注射用环磷酰胺、注射用长春新碱等。化疗可能导致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需配合止吐药、升白细胞药物等对症处理。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
靶向药物如甲磺酸伊马替尼片可特异性作用于白血病细胞基因突变位点,对费城染色体阳性白血病效果显著。相比化疗,靶向治疗副作用较小,但可能出现水肿、肌肉痉挛等反应。使用前需进行基因检测确认靶点,治疗中需监测心电图和电解质。
CD19CAR-T细胞治疗适用于复发难治性B细胞白血病,通过改造患者T细胞精准杀伤癌细胞。治疗前需评估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风险,治疗后可能出现高热、低血压等免疫反应。治疗费用较高且对医疗条件要求严格,需在具备资质的医疗中心实施。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用于高危型或复发白血病,通过供体免疫细胞清除残留病灶。移植前需进行HLA配型,移植后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相关死亡率较高,需严格评估适应症和供体匹配度。
包括输血支持、抗感染治疗、营养干预等辅助措施。化疗期间需预防性使用复方磺胺甲噁唑片预防肺孢子菌肺炎,必要时输注红细胞或血小板。营养支持可选用高蛋白奶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维持体重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儿童白血病治疗期间家长需遵医嘱完成全程规范化疗,避免自行减药或中断治疗。居家护理应注意保持环境清洁,避免感染风险。饮食需保证充足热量和蛋白质摄入,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定期复查血常规和骨髓穿刺,监测治疗效果。治疗结束后仍需长期随访,观察远期并发症。若出现发热、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