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息肉疾病的症状是什么
肛肠科编辑
健康陪伴者
肛肠科编辑
健康陪伴者
直肠息肉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便血、黏液便、排便习惯改变、腹痛及肛门坠胀感等症状。直肠息肉是直肠黏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主要包括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类型。

便血是直肠息肉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粪便表面附着鲜红色血液或便后滴血。出血量与息肉大小、位置有关,较大息肉或靠近肛门的息肉更容易引起显性出血。便血可能与息肉表面黏膜糜烂、血管破裂有关。出现持续便血需进行肠镜检查,排除结直肠癌等严重疾病。
部分患者会排出带有黏液或脓液的粪便,这与息肉刺激肠黏膜分泌增多有关。黏液便可能伴随排便次数增加,需与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鉴别。腺瘤性息肉患者出现黏液便时提示存在恶变风险。
直肠息肉可能导致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或出现里急后重感。较大息肉可能部分阻塞肠腔,引起排便困难、粪便变细等症状。这类改变通常呈渐进性发展,需要与功能性胃肠病进行区分。

腹痛多表现为左下腹隐痛或胀痛,在排便后可能暂时缓解。息肉继发感染时可出现持续性疼痛,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带蒂息肉扭转时可引发剧烈绞痛,这种情况需要紧急处理。
低位直肠息肉可能引起肛门坠胀、异物感等不适,尤其在久坐或排便时加重。这种症状容易被误认为痔疮,需要通过直肠指检或肠镜明确诊断。肛门坠胀感持续存在时可能影响生活质量。

发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肠镜检查是诊断直肠息肉的金标准。日常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久坐,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限制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有家族史或年龄超过50岁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肠癌筛查。确诊直肠息肉后应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内镜下切除或定期随访,避免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