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息肉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肛肠科编辑
医言小筑
肛肠科编辑
医言小筑
直肠息肉的临床症状主要有便血、排便习惯改变、黏液便、腹痛、肛门坠胀感等。直肠息肉可能与遗传因素、慢性炎症刺激、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无痛性便血、里急后重等症状。

便血是直肠息肉最常见的症状,多为鲜红色血液附着于粪便表面或便后滴血。出血量通常较少,但长期慢性失血可能导致贫血。若息肉表面糜烂或体积较大,出血量可能增加。患者需及时进行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避免误诊为痔疮出血。
直肠息肉可能引起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或出现排便不尽感。息肉体积增大会占据肠腔空间,影响粪便通过。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假性腹泻,表现为频繁少量排便。这类症状易与肠易激综合征混淆,需通过直肠指检或肠镜鉴别。
黏液便多因息肉表面分泌大量黏液所致,常与血液混合形成黏液血便。炎症性息肉更易出现此症状,黏液可能刺激肛周皮肤引起瘙痒。黏液分泌量与息肉病理类型相关,绒毛状腺瘤的黏液分泌量通常较多。

腹痛多表现为下腹部隐痛或胀痛,在排便后可能减轻。息肉引发肠套叠时可出现阵发性绞痛,伴随恶心呕吐。较大息肉可能引起肠梗阻,导致持续性腹痛伴腹胀。儿童患者出现不明原因腹痛时需警惕幼年性息肉可能。
低位直肠息肉可能产生肛门坠胀或异物感,尤其在排便时加重。带蒂息肉脱出肛门外时,患者可自觉肿物突出。长期坠胀感可能影响生活质量,需通过肛门镜明确息肉位置与性质。

发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肠镜检查明确诊断。日常需保持高纤维饮食,限制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摄入。避免久坐久站,规律运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5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进行结直肠癌筛查,有家族史者应提前至40岁开始筛查。术后患者需遵医嘱复查,监测息肉复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