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得败血症原因
婴儿败血症主要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免疫缺陷及围产期高危因素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B族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1、细菌感染
B族链球菌是新生儿败血症最常见病原体,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早发型感染多表现为呼吸窘迫、体温不稳定,需使用青霉素G注射剂或氨苄西林注射剂治疗。迟发型感染可能合并脑膜炎,需联合头孢噻肟钠注射剂。
2、病毒感染
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可通过胎盘或产道感染胎儿。患儿可出现肝脾肿大、血小板减少,需静脉注射更昔洛韦注射剂。柯萨奇病毒感染者可能出现心肌炎症状。
3、真菌感染
早产儿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后易发生念珠菌败血症,表现为喂养不耐受、皮肤瘀点。两性霉素B脂质体注射剂是首选药物,严重者需联合氟康唑注射剂。
4、免疫缺陷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儿易反复感染。需定期输注人免疫球蛋白,严重联合免疫缺陷者需造血干细胞移植。
5、围产期因素
胎膜早破超过18小时、母体绒毛膜羊膜炎可导致胎儿感染。低出生体重儿皮肤屏障功能差,脐静脉置管可能引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家长需保持新生儿脐部清洁干燥,接触婴儿前严格洗手。母乳喂养有助于提供免疫球蛋白,早产儿可补充乳铁蛋白。发现体温异常、喂养困难、皮肤发花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对高危新生儿进行血培养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