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检查肝脏低密度阴影代表什么

肝胆疾病编辑 医言小筑
407次浏览

关键词: #肝脏

CT检查肝脏低密度阴影可能由肝囊肿脂肪肝、肝血管瘤、肝脓肿或肝癌等疾病引起。肝脏低密度阴影通常提示局部组织密度低于正常肝实质,需结合影像特征和临床进一步评估。

1、肝囊肿

肝囊肿是常见的良性病变,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圆形低密度影,囊液成分导致CT值接近水样密度。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较大囊肿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引起右上腹隐痛。超声或增强CT可明确诊断,无症状者无须治疗,直径超过5厘米的囊肿可考虑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

2、脂肪肝

弥漫性肝脂肪浸润会导致全肝密度均匀降低,CT值较脾脏低10-20HU。患者常有肥胖、糖尿病或高脂血症病史,超声检查可见肝区回声增强。治疗以控制原发病为主,需调整饮食结构并增加运动,必要时使用水飞蓟宾胶囊等护肝药物。

3、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在平扫CT呈类圆形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呈现特征性边缘结节样强化。多数为先天性血管畸形,瘤体增长缓慢,极少恶变。直径小于3厘米且无症状者定期随访即可,较大血管瘤可考虑肝动脉栓塞术。

4、肝脓肿

化脓性肝脓肿CT表现为不规则低密度区伴环形强化,病灶内可见气泡影。患者多伴有发热、寒战等感染症状,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升高。治疗需静脉注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抗生素,脓液积聚时需穿刺引流。

5、肝癌

原发性肝癌在CT平扫呈不均匀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呈现快进快出强化特征。患者常有乙肝肝硬化病史,甲胎蛋白水平升高。确诊需结合穿刺活检,早期肝癌可行肝切除术,晚期可选用仑伐替尼胶囊等靶向药物。

发现肝脏低密度阴影后应完善肿瘤标志物和增强CT检查,避免高脂饮食和饮酒。建议每3-6个月复查超声监测病灶变化,出现体重下降或持续腹痛需及时就诊。日常生活中需保持规律作息,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避免滥用护肝保健品。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