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怎样缓解疼痛
骨折可通过药物镇痛、冷热敷处理、体位调整、固定制动、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疼痛。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重复应力损伤、骨骼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
1、药物镇痛
骨折疼痛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或阿片类药物如盐酸曲马多片。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或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减轻疼痛,但需注意胃肠道刺激、成瘾性等不良反应。严重疼痛可联合使用局部麻醉药如利多卡因注射液进行神经阻滞。
2、冷热敷处理
急性期48小时内采用冰袋冷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进行,能收缩血管减轻肿胀和疼痛。72小时后改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可使用40℃左右温水浸泡或热毛巾外敷,每日3-4次。冷热交替疗法需避免冻伤或烫伤,糖尿病患者慎用。
3、体位调整
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利用重力作用减轻局部充血。上肢骨折可用三角巾悬吊,下肢骨折卧位时垫高患肢30度。脊柱骨折需保持轴线翻身,每2小时更换体位预防压疮。体位管理能降低骨折端摩擦,减少继发性疼痛。
4、固定制动
采用石膏托、支具或外固定架限制骨折部位活动,避免断端移位刺激神经。稳定性骨折可使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复杂性骨折需持续牵引维持复位。固定期间需观察末梢血运,防止固定过紧导致缺血性疼痛。
5、手术治疗
对于开放性骨折、关节内骨折或伴有血管神经损伤者,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常用接骨板、髓内钉或外固定支架。手术能解剖复位骨折块,彻底清创并稳定骨折端,术后疼痛多显著缓解。老年髋部骨折建议48小时内手术,降低并发症风险。
骨折恢复期需保证每日1000-1200毫克钙质摄入,多食用乳制品、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戒烟限酒以避免影响骨骼愈合,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康复训练,初期以等长收缩为主,6-8周后根据愈合情况增加负重练习。定期复查X线评估骨折愈合进度,出现异常疼痛加剧、发热等情况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