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后面的疼痛是怎么回事
耳后疼痛可能由淋巴结炎、外耳道炎、乳突炎、神经痛、带状疱疹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热敷、药物镇痛、抗感染治疗、神经阻滞、抗病毒治疗等方式缓解。
1、淋巴结炎
耳后淋巴结炎多由邻近部位感染引起,如咽喉炎或头皮毛囊炎。表现为耳后黄豆至蚕豆大小的硬结,触痛明显,可能伴随低热。治疗需针对原发感染灶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局部可涂抹莫匹罗星软膏。日常避免挤压淋巴结,用温热毛巾敷贴10分钟每日3次。
2、外耳道炎
挖耳损伤或游泳进水可能导致外耳道细菌感染,疼痛呈搏动性,牵拉耳廓时加剧,可见外耳道皮肤红肿。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配合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严重者需清理耳道脓性分泌物。保持耳道干燥,洗澡时用棉球堵塞外耳道。
3、乳突炎
急性中耳炎扩散至乳突气房时会出现耳后压痛及肿胀,疼痛向同侧头部放射,可能伴听力下降。需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若形成脓肿则需乳突切开引流术。发病期间避免用力擤鼻,睡眠时抬高床头30度。
4、神经痛
枕大神经或耳大神经受刺激时产生针刺样疼痛,触摸耳后发际线处可诱发。可口服卡马西平片配合维生素B12注射液营养神经,局部用利多卡因凝胶贴敷。注意颈部保暖,避免长时间低头玩手机。
5、带状疱疹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激活时,耳后皮肤会出现簇集水疱伴烧灼痛,可能累及面神经导致口角歪斜。需在72小时内服用泛昔洛韦片,疼痛剧烈者加用普瑞巴林胶囊。皮疹处喷涂喷昔洛韦乳膏,避免抓挠预防继发感染。
耳后疼痛期间应避免佩戴耳饰或耳机,减少辛辣食物摄入以防血管扩张加重疼痛。每日用温水清洁耳周皮肤,睡眠时选择软枕减轻局部压迫。若出现持续跳痛、发热或面部麻木等症状,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或神经内科,进行血常规、耳内镜或CT检查明确病因。恢复期可进行耳周轻柔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但需避开红肿发热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