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底腺息肉有危险吗
胃底腺息肉多数情况下属于良性病变,通常没有危险,但少数情况下可能伴随癌变风险。
胃底腺息肉是胃黏膜上皮细胞增生形成的隆起性病变,常见于胃底和胃体部。多数胃底腺息肉体积较小,直径在5毫米以下,生长缓慢且无明显症状。这类息肉通常由长期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慢性胃炎或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内镜检查时偶然发现率较高。病理类型以增生性息肉和胃底腺型息肉为主,癌变概率较低。
少数胃底腺息肉可能具有潜在危险,尤其是直径超过10毫米、表面糜烂或伴有不典型增生的病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性疾病相关的胃底腺息肉癌变风险相对较高。内镜下观察到的快速生长、形态不规则或伴有出血的息肉需警惕恶性可能。此类情况需通过活检明确病理性质,必要时行内镜下切除治疗。
发现胃底腺息肉后应定期进行胃镜复查,直径小于5毫米的息肉可每2-3年复查一次,较大息肉或伴有不典型增生者需缩短复查间隔。日常需避免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控制幽门螺杆菌感染,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限制腌制食品摄入。戒烟限酒有助于减少胃黏膜刺激,出现上腹疼痛、黑便等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