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白内障怎么检查
中毒性白内障主要通过裂隙灯检查、视力测试、眼压测量、眼底检查以及实验室毒物筛查等方式诊断。需结合患者毒物接触史和典型晶状体混浊表现综合判断。
1、裂隙灯检查
使用裂隙灯显微镜可直接观察晶状体混浊程度及形态特征。中毒性白内障多表现为后囊下锅巴样混浊或粉尘状混浊,混浊区域与毒物接触时间呈正相关。检查时需调整光源角度以评估混浊对视觉轴的影响。
2、视力测试
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测矫正视力,中毒性白内障早期即可出现视力下降,尤其在高对比度环境下更明显。视力损害程度与晶状体混浊部位相关,后囊下混浊较皮质混浊更早影响视功能。
3、眼压测量
通过非接触式眼压计或Goldmann压平眼压计监测眼内压。部分化学毒物如萘、三硝基甲苯可能同时导致青光眼,表现为眼压升高超过21mmHg,需与单纯白内障鉴别。
4、眼底检查
散瞳后使用间接检眼镜观察视网膜及视神经状况。长期接触甲醇等毒物可能合并视神经萎缩,表现为视盘苍白。该检查可排除其他眼底病变导致的视力下降。
5、实验室筛查
采集血液或尿液进行毒理学检测,重点筛查汞、铅、萘等常见致白内障毒物。对于职业暴露患者,需测定血中重金属含量,尿中代谢产物水平可反映近期接触剂量。
确诊中毒性白内障后应立即终止毒物接触,佩戴防紫外线眼镜保护晶状体,增加深色蔬菜水果摄入补充抗氧化物质。定期复查视力及晶状体状况,若视力下降影响生活可考虑超声乳化手术,术后需持续监测可能的毒物残留效应。从事化工行业者建议每半年进行职业健康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