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骨折后怎样治疗
脚后跟骨折后可通过石膏固定、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脚后跟骨折通常由高处坠落、交通事故、运动损伤、骨质疏松、暴力打击等原因引起。
1、石膏固定
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稳定性骨折。通过石膏或支具固定4-8周,保持骨折端稳定。固定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拆除石膏后需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
2、药物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骨肽注射液促进骨愈合,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碳酸钙D3片补充钙质。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服药期间出现胃肠道不适需及时就医。
3、物理治疗
骨折稳定后可进行超短波治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超声波治疗促进骨痂形成。物理治疗需由专业康复师操作,每次20-30分钟,10-15次为一个疗程。治疗期间需观察皮肤反应。
4、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移位或不稳定骨折,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常用钢板螺钉系统或跟骨锁定钢板进行固定。术后需保持伤口干燥,2周拆线后开始渐进性负重训练。手术存在感染、内固定失效等风险。
5、康复训练
拆除固定后需进行踝泵运动预防静脉血栓,踝关节活动度训练恢复灵活性,渐进性负重训练重建行走功能。训练强度需循序渐进,出现明显疼痛应暂停并咨询康复医师。完全康复通常需要3-6个月。
脚后跟骨折恢复期间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牛奶、鱼类等富含钙质的食物,避免吸烟饮酒影响骨愈合。睡眠时抬高患肢减轻肿胀,下地活动时使用助行器分散负重。定期复查评估愈合进度,出现异常疼痛、肿胀加剧等情况需及时就医。康复后期可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避免跑跳等剧烈活动直至完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