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肠梗阻与绞窄性肠梗阻的主要区别是
单纯性肠梗阻与绞窄性肠梗阻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存在肠管血运障碍。单纯性肠梗阻仅有肠内容物通过受阻,而绞窄性肠梗阻伴有肠壁血供中断,可能导致肠坏死、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单纯性肠梗阻通常由肠粘连、粪石堵塞、肠道肿瘤或寄生虫等因素引起,表现为阵发性腹痛、腹胀、呕吐及停止排便排气,但无腹膜刺激征。早期可通过胃肠减压、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禁食等保守治疗缓解,必要时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预防感染。若梗阻持续不缓解,可能需手术松解粘连或切除肿瘤。
绞窄性肠梗阻常见于肠扭转、肠套叠或疝嵌顿,腹痛呈持续性剧痛且定位明确,伴有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严重时可出现休克。绞窄性肠梗阻属于急症,必须立即手术解除梗阻并修复血运,如肠切除吻合术,术后需密切监测感染及吻合口瘘风险。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肠坏死、脓毒症甚至死亡。
两类肠梗阻均需禁食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但绞窄性肠梗阻的病情进展更快、风险更高。若出现持续腹痛加重、发热或血压下降,应立即就医。术后患者需逐步恢复饮食,从流质过渡到低渣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及高纤维食物,减少肠道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