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导致便血的原因有哪些

2868次浏览

便血可能由痔疮、肛裂、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癌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排便时出血、血液附着于粪便表面或混入粪便中。

1、痔疮

痔疮是直肠下端或肛管静脉丛曲张形成的团块,排便时干硬粪便摩擦曲张静脉可能导致破裂出血。血液通常呈鲜红色,附着于粪便表面或便后滴血,可能伴随肛门瘙痒、疼痛。轻度痔疮可通过高纤维饮食、温水坐浴缓解,严重时需遵医嘱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太宁复方角菜酸酯栓等药物,或接受硬化剂注射治疗。

2、肛裂

肛裂是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形成的溃疡,多因便秘或腹泻导致肛管过度扩张。便血为鲜红色,量少且常见于手纸擦拭时,伴有排便刀割样剧痛。急性期可通过调整饮食软化粪便,使用硝酸甘油软膏促进裂口愈合;慢性肛裂需考虑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

3、肠息肉

肠息肉是肠黏膜表面突起的赘生物,受粪便摩擦可能导致表面糜烂出血。血液多与粪便混合,呈暗红色,可能伴随腹痛、腹泻。发现息肉后需通过肠镜活检明确性质,较小息肉可在肠镜下切除,较大息肉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需行肠段切除术。

4、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病变黏膜血管破裂可致黏液脓血便。血液与粪便混合并含大量黏液,伴有里急后重、腹痛。急性期需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控制炎症,严重者需生物制剂治疗或结肠切除术。

5、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肿瘤组织坏死脱落可导致便血,血液多呈暗红色或果酱样,与粪便混合,可能伴排便习惯改变、消瘦。需通过肠镜活检确诊,早期可行腹腔镜根治术,中晚期需结合放化疗。5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肠镜检查筛查。

日常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增加燕麦、西蓝花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避免久坐久站。便血持续2天以上、出血量大或伴随发热、体重下降时,须立即就医进行肛门指检、肠镜等检查。高血压患者便血时需监测血压,防止失血性休克。术后患者应定期复查,遵医嘱调整饮食结构。

相关推荐

甲亢的病人一般需要治疗多久
甲亢病人一般需要治疗1-2年,具体时间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及个体差异有关。
吃鱼籽的好处和坏处
鱼籽富含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矿物质,适量食用有助于补充营养,但高胆固醇人群需控制摄入量。
硅胶隆鼻以后要取出来吗
硅胶隆鼻后一般无须取出,若出现感染、移位或排异反应等并发症时需及时取出。硅胶假体具有稳定性高、相容性好等特点,在无异常情况下可长期留存体内。
下面瘙痒怎么办
下面瘙痒可通过保持清洁、穿透气衣物、避免刺激物、使用药物、就医检查等方式缓解。下面瘙痒可能由感染、过敏、皮肤病、激素变化、寄生虫等因素引起。
烤瓷牙的材质有哪些类型呢
烤瓷牙的材质有金属烤瓷牙、全瓷牙、贵金属烤瓷牙、非贵金属烤瓷牙和二氧化锆全瓷牙等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