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上吐下泻发烧怎么办
儿童上吐下泻发烧可通过补液防脱水、调整饮食、物理降温、药物治疗、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通常由胃肠炎、食物中毒、轮状病毒感染、细菌性痢疾、中耳炎等原因引起。
1、补液防脱水
儿童频繁呕吐腹泻易导致脱水,可少量多次喂服口服补液盐Ⅲ,每5-10分钟喂5毫升。观察尿量减少、哭时无泪、口唇干燥等脱水表现时需立即就医。避免直接饮用白开水或含糖饮料,可能加重电解质紊乱。
2、调整饮食
呕吐剧烈时禁食2-4小时,后从米汤、稀粥等流食开始尝试。腹泻期间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可食用苹果泥、胡萝卜泥等富含果胶的食物。母乳喂养婴儿应继续哺乳,配方奶喂养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
3、物理降温
体温超过38.5℃时使用温水擦浴,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禁止使用酒精擦浴,可能引起皮肤吸收中毒。发热期间每2小时监测体温,持续高热或热性惊厥需紧急就医。
4、药物治疗
蒙脱石散可吸附肠道毒素,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菌群,布洛芬混悬液用于退热。所有药物均需遵医嘱使用,禁止自行服用止吐止泻药,可能掩盖病情。轮状病毒感染可使用口服轮状病毒疫苗预防。
5、及时就医
出现血便、持续呕吐、意识模糊、尿量明显减少等症状需立即就诊。细菌性痢疾需用头孢克肟颗粒,中耳炎可能需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家长应记录呕吐腹泻次数、体温变化供医生参考。
护理期间保持室内通风,患儿用品单独消毒处理。恢复期逐渐增加饮食种类,避免生冷食物刺激胃肠。注意观察精神状态,腹泻停止后仍可能存在乳糖不耐受,建议暂时减少乳制品摄入。定期接种疫苗可预防部分病原体感染,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习惯能降低感染概率。若症状反复或加重,须及时复查血常规及大便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