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血栓性外痔
血栓性外痔是外痔的一种类型,指肛门齿状线以下静脉丛内血栓形成或血管破裂导致的皮下血肿,表现为肛周突发疼痛性肿块。主要与排便用力、久坐久站、妊娠腹压增高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药物或手术缓解症状。
1、病因机制
血栓性外痔多因肛周静脉丛内血液淤滞形成血栓,或血管破裂后血液渗入皮下凝固所致。常见诱因包括长期便秘或腹泻导致的排便用力、妊娠期子宫压迫盆腔静脉、久坐久站等职业习惯。部分患者可能因辛辣饮食刺激或局部感染加重病情。
2、典型症状
主要表现为肛缘突发紫黑色硬结,伴持续性胀痛或跳痛,排便时加剧。肿块触痛明显,直径多为黄豆至蚕豆大小,表面皮肤可因缺血呈现暗紫色。部分患者伴有肛门坠胀感或少量出血,通常无全身发热等感染症状。
3、诊断鉴别
通过肛门视诊和触诊即可初步诊断,需与单纯外痔、肛周脓肿等区分。血栓性外痔特征为边界清晰的皮下硬结,而肛周脓肿多有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对于反复发作或体积较大者,可进行肛门镜检查排除混合痔或直肠病变。
4、药物治疗
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太宁复方角菜酸酯乳膏等外用药缓解疼痛肿胀。口服地奥司明片改善静脉回流,疼痛剧烈时可短期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合并感染时需联用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
5、手术治疗
对于血栓较大或保守治疗无效者,可采用血栓剥离术在局麻下切开取出血栓。传统手术需切除痔核及血栓,术后配合高锰酸钾坐浴。目前多推荐超声引导下微创抽吸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血栓性外痔患者应保持每日规律排便,避免久蹲用力,饮食增加芹菜、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每日温水坐浴2次可促进血液循环,工作时每隔1小时起身活动。若肿块持续增大或出现发热,需及时就医排除感染。术后患者须遵医嘱定期换药,两周内避免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