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肠癌的6个征兆
年轻人肠癌的早期征兆主要有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痛、体重下降、贫血、腹部肿块等。肠癌可能与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慢性肠道炎症等因素有关,建议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检查。
1、排便习惯改变
排便习惯改变是肠癌的常见早期表现,可能表现为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或排便次数明显增多。肠道肿瘤生长可能影响肠蠕动功能,导致排便规律紊乱。若持续出现不明原因排便习惯改变超过两周,建议进行肠镜检查。
2、便血
便血是肠癌的典型症状之一,血液可能呈鲜红色或暗红色,常与粪便混合。直肠癌便血容易与痔疮混淆,但肠癌便血往往伴有黏液,且出血量可能逐渐增加。出现持续性便血应及时就医鉴别诊断。
3、腹痛
肠癌引起的腹痛多表现为隐痛或胀痛,位置多在腹部中下部。肿瘤生长可能导致肠梗阻或局部浸润,引发持续性或阵发性腹痛。腹痛症状在进食后可能加重,夜间也可能持续存在。
4、体重下降
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是肠癌的重要警示信号。肿瘤消耗机体营养、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可能导致患者在短时间内体重明显减轻。若半年内体重下降超过原体重的百分之十,且无明确原因,应警惕恶性肿瘤可能。
5、贫血
肠癌导致的慢性失血可能引起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症状。贫血程度与肿瘤出血量相关,长期少量出血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血液检查显示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体积减小。
6、腹部肿块
部分肠癌患者可在腹部触及肿块,肿块质地较硬,位置固定。右半结肠癌因肠腔较宽,肿瘤生长空间大,更易形成可触及的包块。腹部肿块多提示肿瘤已生长至一定体积,需尽快明确诊断。
预防肠癌应注意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增加蔬菜水果摄入,减少红肉及加工肉制品食用,避免吸烟酗酒。规律运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降低肠癌风险。有肠癌家族史或炎症性肠病患者应定期进行肠癌筛查,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5-10年做一次肠镜检查。出现疑似肠癌症状时不要拖延,及早就医可显著提高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