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的症状有哪些
小儿麻痹症的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头痛、咽痛、肢体疼痛、肌肉无力等。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症状轻重不一,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瘫痪等严重表现。
1、发热
发热是小儿麻痹症的早期常见症状,体温可能快速升高至38-39摄氏度,伴有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表现。发热通常持续1-3天,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双峰热,即发热消退1-2天后再次出现发热。家长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及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避免高热引发惊厥。
2、头痛
头痛多表现为前额或全头部的持续性胀痛,程度从轻度不适到剧烈疼痛不等。患儿可能出现烦躁不安、哭闹、拒绝进食等情况。头痛可能与病毒血症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有关。家长可让患儿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等药物缓解症状。
3、咽痛
咽部疼痛和吞咽困难是常见症状,检查可见咽部充血,但无特异性表现。患儿可能出现流涎、拒食等情况。家长可给予温凉流质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洁。若症状持续加重,需警惕继发细菌感染,应及时就医评估。
4、肢体疼痛
肢体疼痛多表现为四肢近端肌肉的酸痛、触痛,尤以下肢为著。患儿可能出现拒绝站立、行走或肢体活动减少。疼痛与病毒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有关。家长应让患儿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可对疼痛部位进行轻柔按摩,但禁止热敷以免加重炎症反应。
5、肌肉无力
肌肉无力是疾病进展期的典型表现,多出现在发热后2-5天。常见单侧下肢不对称性弛缓性瘫痪,肌张力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者可累及呼吸肌导致呼吸困难。一旦发现肌力下降,家长须立即送医,瘫痪程度多在发热消退后不再进展,但可能遗留永久性残疾。
小儿麻痹症重在预防,目前我国通过计划免疫接种已基本消灭本土病例。家长应确保儿童按程序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流行地区避免接触疑似患者。急性期患儿需隔离治疗,卧床休息至热退后1周,恢复期可进行理疗和功能锻炼。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保证充足营养,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出现肌力减退、呼吸困难等表现时需紧急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