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的症状与治疗有哪些
中耳炎的症状主要有耳痛、听力下降、耳内流脓等,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可能伴随发热、耳鸣等症状。
1、耳痛
耳痛是中耳炎的常见症状,多表现为持续性钝痛或刺痛,可能伴随耳内压迫感。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儿童可能因无法准确表达而表现为哭闹或频繁抓耳。急性中耳炎发作时疼痛较剧烈,慢性中耳炎疼痛相对轻微但持续时间较长。
2、听力下降
听力下降多因中耳积液或鼓膜穿孔导致声音传导受阻。患者可能感觉耳闷、听声音模糊,类似隔了一层膜。儿童长期听力下降可能影响语言发育,需及时干预。部分患者会出现暂时性听力波动,与体位变化相关。
3、耳内流脓
鼓膜穿孔后可能出现黄色或带血丝的脓性分泌物,这是细菌性中耳炎的典型表现。分泌物可能有异味,干燥后会形成痂皮。需注意保持外耳道清洁,但避免自行掏挖以免加重感染。化脓期间建议暂停游泳等可能让耳道进水活动。
4、药物治疗
细菌性中耳炎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抗生素。病毒性中耳炎以对症治疗为主,可用布洛芬混悬液缓解疼痛。使用滴耳液前需将药液温热至体温,滴药后保持侧卧5分钟。用药期间需完成整个疗程,避免耐药性产生。
5、手术治疗
反复发作的慢性中耳炎可能需鼓膜置管术,通过微型通气管平衡中耳压力。严重鼓膜穿孔可行鼓室成形术修复。术后需避免用力擤鼻、打喷嚏,防止移植片移位。手术前后需配合使用抗生素滴耳液预防感染,定期复查听力恢复情况。
中耳炎患者日常应避免耳道进水,洗澡时可用棉球堵塞外耳道。保持鼻腔通畅,正确擤鼻时应单侧交替进行。增强体质预防感冒,流感季节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儿童喂奶时保持半竖立姿势,避免呛奶引发中耳感染。出现耳部不适及时就医,不要自行使用偏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