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被热水烫伤怎么办
小孩被热水烫伤可通过冷水冲洗、消毒处理、涂抹药膏、保护创面、预防感染等方式处理。烫伤通常由接触高温液体、皮肤屏障功能未完善、应急处理不当、继发细菌感染、瘢痕增生等因素引起。
1、冷水冲洗
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烫伤部位15-20分钟,水温建议控制在20-25摄氏度。冷水冲洗能快速降低皮肤温度,减少热力对深层组织的持续损伤,缓解疼痛和肿胀。避免使用冰块直接冷敷,防止冻伤。若烫伤面积超过患儿手掌大小或出现水疱,冲洗后需尽快就医。
2、消毒处理
冲洗后用碘伏溶液或生理盐水轻柔清洁创面,清除表面污染物。不可撕扯已脱落表皮,避免使用酒精、双氧水等刺激性消毒剂。对于小水疱无须刺破,大水疱需由医护人员无菌操作处理。消毒后可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创面修复。
3、涂抹药膏
浅二度烫伤可遵医嘱使用磺胺嘧啶银乳膏、莫匹罗星软膏或湿润烧伤膏。磺胺嘧啶银乳膏适用于预防感染,莫匹罗星软膏针对革兰阳性菌,湿润烧伤膏可形成保护膜。涂抹药膏厚度约1毫米,每日换药1-2次。出现脓性分泌物或发热应立即停用并就医。
4、保护创面
用无菌纱布或医用敷料覆盖创面,包扎松紧适度。避免摩擦和污染,定期观察敷料渗出情况。面部烫伤可暴露治疗,但需保持环境清洁。禁止涂抹牙膏、面粉等民间偏方,这些物质可能引发感染或干扰医生判断伤情。
5、预防感染
深度烫伤或面积较大时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保持创面干燥清洁,监测体温变化。患儿衣物应高温消毒,避免与感染者接触。疫苗接种史不完整者需评估破伤风免疫状态,必要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烫伤后24-48小时为渗出高峰期,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尿量和创面变化。恢复期应加强营养支持,多摄入优质蛋白如鸡蛋羹、鱼肉泥,补充维生素C促进胶原合成。避免阳光直射新生皮肤,瘢痕增生期可使用硅酮凝胶。日常需将热水瓶、电水壶等置于儿童无法触及处,洗澡时先放冷水再兑热水,培养儿童识别危险源的能力。若烫伤面积超过体表10%、累及面部或会阴部、出现呼吸困难等情况,须立即呼叫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