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有哪些

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主要包括胰腺假性囊肿、胰腺脓肿、胰周坏死组织感染、胰源性腹水、消化道出血等。
胰腺假性囊肿是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并发症,通常在发病后4周形成。由于胰液外渗被周围组织包裹形成囊性结构,囊壁无上皮细胞覆盖。体积较大时可压迫胃、十二指肠等邻近器官,表现为持续性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超声或CT检查可明确诊断,直径小于6厘米且无症状者可观察,体积较大或合并感染时需穿刺引流或手术治疗。
胰腺脓肿多发生在急性胰腺炎发病4周后,表现为持续高热、白细胞升高、腹痛加重。CT检查可见胰腺区域液性暗区伴气体影。脓肿形成与胰腺坏死组织继发细菌感染有关,常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和肠球菌。需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并联合敏感抗生素治疗,必要时行手术清创。
胰周坏死组织感染属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严重并发症,多发生在发病2周后。坏死胰腺组织成为细菌培养基,患者出现寒战高热、心动过速等脓毒血症表现。增强CT显示胰腺及周围组织无强化区伴气泡征。治疗需采取阶梯式策略,包括抗生素应用、经皮引流、内镜下清创或开放性手术。
胰源性腹水由胰管破裂导致胰液漏入腹腔引起,腹水中淀粉酶含量显著升高。常见于胰管高压或胰管结石患者,表现为进行性腹胀、呼吸困难。轻度腹水可保守治疗,严重者需内镜下胰管支架置入或手术治疗。长期胰源性腹水可能引起营养不良和电解质紊乱。
消化道出血多因胰腺炎症侵蚀邻近血管或形成假性动脉瘤破裂所致,常见出血部位为胃十二指肠和脾动脉区域。表现为呕血、黑便或血便,严重者可出现失血性休克。血管造影可明确出血点,治疗包括血管栓塞、内镜下止血或急诊手术。出血量较大时需输血支持治疗。
急性胰腺炎患者应严格禁食直至症状缓解,逐步恢复饮食时选择低脂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避免刺激胰液分泌。康复期保持清淡饮食,限制每日脂肪摄入量在30克以下,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胸肉。完全戒酒并控制血脂水平,定期复查腹部超声监测并发症变化。出现持续腹痛、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假性囊肿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