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敏感怎么办
皮肤敏感可通过温和清洁、保湿修复、防晒隔离、避免刺激、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皮肤敏感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刺激、皮肤屏障受损、过敏反应、慢性皮肤病等因素有关。
1、温和清洁
选择不含皂基、酒精、香精的弱酸性洁面产品,如氨基酸类洗面奶。水温控制在32-34摄氏度,避免用力揉搓。清洁频率每日1-2次,过度清洁会破坏皮脂膜。洁面后使用一次性洁面巾按压吸干水分。
2、保湿修复
选用含神经酰胺、透明质酸、角鲨烷等成分的保湿霜。膏霜剂型比乳液更利于屏障修复,建议在洁面后3分钟内涂抹。每周可使用2-3次医用冷敷贴,但敷贴时间不超过15分钟。避免频繁更换护肤品。
3、防晒隔离
优先选择物理防晒剂如氧化锌、二氧化钛成分的防晒产品,SPF值30-50为宜。外出前30分钟涂抹,每2-3小时补涂一次。阴天仍需防晒,紫外线强度可达晴天的70%。可配合遮阳伞、太阳镜等物理遮挡。
4、避免刺激
减少化妆次数,卸妆选用油膏类产品。新护肤品需在耳后测试48小时。避免使用磨砂膏、撕拉面膜等去角质产品。室内保持湿度40-60%,远离二手烟、雾霾等污染源。衣物选择纯棉材质,洗涤时漂洗干净。
5、药物治疗
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0.1%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伴有明显红斑时可短期使用1%氢化可的松乳膏。口服药物包括氯雷他定片、依巴斯汀片等抗组胺药。合并玫瑰痤疮需配合多西环素胶囊。
日常应建立皮肤护理日记,记录接触物与症状变化。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B族、维生素E及Omega-3脂肪酸,适量食用深海鱼、坚果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及酒精摄入。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适度进行瑜伽、冥想等减压活动。如出现持续性灼热、刺痛或肿胀,应及时至皮肤科就诊,必要时进行斑贴试验或乳酸刺激试验明确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