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为什么打预防针
宝宝打预防针主要是为了预防传染病,通过接种疫苗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主要有预防脊髓灰质炎、预防百日咳、预防麻疹、预防乙型肝炎、预防结核病等作用。

1、预防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疫苗可预防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毒主要侵袭神经系统,可能导致肢体瘫痪。接种后能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阻断病毒传播。国内常用剂型包括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注射液。家长需按免疫程序完成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接种后注意观察有无发热等反应。
2、预防百日咳
百日咳疫苗通常与白喉、破伤风疫苗联合接种,可预防百日咳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该病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婴幼儿易并发肺炎和脑病。常用无细胞百日咳疫苗能显著降低重症概率。家长需注意接种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出现局部红肿可冷敷处理。
3、预防麻疹
麻疹疫苗能有效预防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具有高度传染性,临床特征为发热、咳嗽、结膜炎及皮肤斑丘疹。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保护率较高,但免疫功能低下儿童需谨慎使用。家长应确保在8月龄和18-24月龄各接种1剂次,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

4、预防乙型肝炎
乙肝疫苗可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该病毒主要经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感染后可能发展为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需接种首剂乙肝疫苗,全程接种3剂后抗体阳转率较高。重组乙肝疫苗安全性良好,家长需注意按时完成0-1-6月免疫程序。
5、预防结核病
卡介苗用于预防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特别对儿童粟粒性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有较好保护作用。新生儿出生后需尽早接种,接种后2-3周局部可能出现小溃疡属正常反应。家长应注意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避免继发感染,如出现腋下淋巴结肿大需及时就医。

家长应妥善保管预防接种证,严格按照免疫规划程序带宝宝接种疫苗。接种前如实告知医生宝宝健康状况,接种后留观30分钟并注意休息。日常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出现持续发热或异常反应应及时就医。合理喂养和充足睡眠有助于增强疫苗免疫效果,避免在疾病急性期接种疫苗。
相关推荐
02:49
03:11
03:03
02:51
0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