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掏耳朵出血能自愈吗

55805次浏览

掏耳朵出血一般可以自愈,但需根据出血程度和是否感染决定是否就医。轻微出血通常能自行恢复,若伴随持续疼痛、流脓或听力下降则需及时处理。

掏耳朵时用力过猛或使用尖锐物品可能导致外耳道皮肤破损,少量出血通常1-3天可自行结痂愈合。此时保持耳道干燥,避免再次掏挖,防止水分进入伤口即可。可适当用消毒棉球轻压止血,无须特殊处理。

若出血量较大或合并感染,可能出现耳道肿胀、黄色分泌物增多、搏动性疼痛等症状,此时自愈概率较低。外耳道炎或鼓膜穿孔等情况需耳鼻喉科医生进行专业清理,并配合氧氟沙星滴耳液、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等抗生素治疗。反复掏耳导致的真菌感染还需使用克霉唑溶液等抗真菌药物。

日常应避免用指甲、发夹等硬物掏耳,清理耳垢建议选择圆头挖耳勺并控制深度。游泳或洗澡后及时擦干耳道,减少潮湿环境滋生细菌。若出血后出现发热、眩晕或听力异常,须立即就医排除中耳炎等并发症。

相关推荐

耳洞老是出血怎么办
耳洞老是出血可通过局部压迫、消毒护理、调整饰品、药物治疗、就医处理等方式改善。耳洞出血通常由外伤、感染、过敏、凝血异常、饰品摩擦等原因引起。
红霉素眼膏可以涂耳洞吗
红霉素眼膏可以涂耳洞,但需在无感染时短期使用。红霉素眼膏主要成分为红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适用于预防或治疗轻微细菌感染。耳洞属于皮肤破损,若出现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时可短期涂抹,但长期使用可能破坏耳部正常菌群平衡。
挖耳屎会不会挖到耳膜
挖耳屎大多数不会挖到耳膜,因为正常不管是用什么东西,比如用挖耳勺、用棉签、甚至有人用牙签等去挖耳朵,自己都能够大概控制深度,因为外耳道掏一掏就可以了。如果这个东西碰到鼓膜,就特别明显的哗啦的声音,自己能够感受到。所以一般挖耳屎,自己挖不会碰到鼓膜。当然有的人就怕什么,在挖耳朵的时候旁边有人走过,挖耳朵的时候旁边有人走过,突然碰到拿着挖耳勺的胳膊,就有可能一下子把挖耳勺工具推到里面去,就有可能会挖到甚至损伤鼓膜,在耳鼻喉科急诊经常会碰到病人挖耳朵把鼓膜挖破了,大多数不是自己挖的,往往都是自己在挖耳朵的时候旁边有人不小心碰到导致的。当然如果到医院来医生清理耳屎,确实有可能会碰到鼓膜,特别是那类的病人,自己经常用棉签来挖耳屎,最终把耳屎都推到耳朵里面粘到鼓膜上,这时候清理当然就有可能会碰到鼓膜。但到医院来清理往往是比较安全的,可以用吸引器或者用水冲洗,直接把粘在鼓膜上的耳屎,清理掉就可以了,一般也不会用镊子,如果耳屎粘在鼓膜上医生也很少直接用镊子去夹,就担心夹了以后,镊子的尖损伤了鼓膜。
语音时长 01:41

2021-07-09

64000次收听

02:19
外耳再造对年龄有要求吗
外耳再造对年龄有要求,一般是在6岁-12岁的年龄段为最适宜进行手术。因为耳廓再造需取肋软骨进行成型,来雕塑耳廓的外形,从而对肋软骨有要求,一般在6岁-12岁年龄段,肋软骨成熟度较好,且还未完全骨化、钙化,在塑形上,材料非常完美,可雕塑的非常美观,一旦超过年龄,肋软骨骨化后较硬,难雕塑成完美外形,所以耳廓的再造需在年龄段。另外,外耳道的再造同样也对年龄有要求,小于6岁,则易再狭窄,形成手术失败,大于12岁,对术后的恢复会起到不良作用,因此对年龄要求是非常有限的。
02:27
外耳再造手术有风险吗
外耳再造手术包括耳廓的再造以及外耳道的再造,主要的手术风险就是感染与出血。手术以后如果出现感染,就会使耳廓的再造软骨出现化脓、感染,就会使软骨坏死或者排出,影响外耳再造,耳廓成形以后的形态和功能。另外出血也可以造成外耳廓的软骨感染,形成血肿,术后会影响到成型以及外观。还有一个是外耳道的再造,外耳道再造以后,同样也面临着感染与出血、血肿的问题。如果一旦出现感染,就会形成狭窄,使手术失败。因此,外耳再造的手术会有面临耳廓软骨外形缺陷或者是外耳道再狭窄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