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出血性胃炎怎么治

糜烂出血性胃炎可通过调整饮食、服用抑酸药物、保护胃黏膜、控制感染、内镜治疗等方式治疗。糜烂出血性胃炎可能与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幽门螺杆菌感染、酗酒、应激反应、胆汁反流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上腹痛、恶心呕吐、黑便、呕血、食欲减退等症状。
患者需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避免辛辣刺激、油腻、过冷或过热的食物。少量多餐有助于减轻胃肠负担,减少胃酸分泌对胃黏膜的刺激。急性期可短暂禁食,待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饮食。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等质子泵抑制剂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促进黏膜修复。H2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片也可用于轻症患者。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硫糖铝混悬凝胶、铝碳酸镁咀嚼片、枸橼酸铋钾颗粒等药物可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层,隔离胃酸侵蚀。这类药物通常需空腹服用,与抑酸药物联用效果更佳。用药期间可能出现便秘等不良反应,需及时告知医生。
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需采用四联疗法,常用组合包括克拉霉素片、阿莫西林胶囊、枸橼酸铋钾胶囊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期间须严格遵医嘱完成疗程,避免耐药性产生。抗生素使用可能出现腹泻、口苦等副作用。
对于活动性出血或深大溃疡,需在内镜下进行止血夹闭、电凝或注射肾上腺素等治疗。内镜治疗能直接处理出血点,降低再出血风险。术后需禁食观察,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并配合静脉营养支持。
糜烂出血性胃炎患者应戒除烟酒,避免熬夜和精神紧张。恢复期可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豆腐等帮助组织修复,但需控制单次摄入量。定期复查胃镜评估愈合情况,若出现呕血、晕厥等紧急症状须立即就医。日常注意餐具消毒,实行分餐制以预防幽门螺杆菌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