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缺铁性贫血有什么症状和表现
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和表现主要有皮肤黏膜苍白、乏力易疲劳、食欲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等。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元素不足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的疾病,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1、皮肤黏膜苍白
缺铁性贫血患儿最常见的表现是面色、口唇、眼睑等部位苍白,甲床颜色变浅。这与血红蛋白减少导致皮肤毛细血管血液含氧量下降有关。症状较轻时可能仅表现为唇色淡于同龄儿童,严重时可出现全身皮肤苍黄。家长需观察儿童日常面色变化,尤其在活动后或晨起时对比更明显。
2、乏力易疲劳
患儿常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轻微运动后即出现气喘、心悸,喜欢静坐或躺着玩耍。学龄儿童可能诉四肢沉重、爬楼梯困难,婴幼儿则表现为吃奶易疲倦、哭闹减少。这种乏力感源于肌肉组织供氧不足,长期可能影响运动能力发育。家长需注意儿童与同龄人活动量的差异。
3、食欲减退
多数患儿会出现食欲下降、拒食或偏食现象,尤其抗拒肉类等富含铁的食物。可能与舌乳头萎缩影响味觉、胃肠黏膜缺氧导致消化功能减弱有关。长期摄入不足会加重贫血形成恶性循环。家长应记录儿童每日进食量,观察是否伴随体重增长缓慢。
4、注意力不集中
学龄期儿童可表现为上课走神、记忆力减退、学习成绩下滑。婴幼儿则可能对周围事物反应迟钝。脑细胞缺氧会影响神经递质合成,长期严重贫血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认知损伤。家长需关注儿童学习效率变化,及时与老师沟通在校表现。
5、异食癖
部分患儿会出现啃食墙皮、泥土、纸屑等非食物的行为,医学上称为异食癖。这是机体缺铁时产生的代偿性行为,可能源于味觉异常或体内微量元素代谢紊乱。该症状具有特异性,发现后应尽快就医检查。家长需妥善收置家中可能被误食的物品。
预防儿童缺铁性贫血需保证膳食中铁的摄入,6个月后及时添加强化铁米粉、红肉等辅食,维生素C可促进铁吸收建议搭配食用。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高风险群体应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补铁。发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血常规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血红蛋白水平。避免让儿童长期大量饮用牛奶影响铁吸收,每日饮奶量建议不超过5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