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鹅口疮怎么办
宝宝鹅口疮可通过保持口腔清洁、调整喂养方式、使用抗真菌药物、增强免疫力、就医治疗等方式改善。鹅口疮通常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免疫力低下、口腔卫生不良、奶具消毒不彻底、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原因引起。

1、保持口腔清洁
用无菌纱布蘸取温水或碳酸氢钠溶液轻柔擦拭宝宝口腔黏膜,每日重复进行2-3次。哺乳前后需清洁母亲乳头,避免交叉感染。鹅口疮患儿口腔可能出现白色乳凝块样斑膜,强行剥离可能引发出血,家长需避免用力擦拭。
2、调整喂养方式
母乳喂养时母亲应限制高糖饮食,人工喂养需将奶瓶、奶嘴煮沸消毒10分钟以上。喂养后喂少量温水清洁口腔,避免奶液残留。鹅口疮可能导致宝宝拒食,家长需少量多次喂养,选择温度适宜的流质食物。
3、使用抗真菌药物
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克霉唑口腔药膜或氟康唑口服溶液等抗真菌药物。制霉菌素混悬液需均匀涂抹于口腔患处,克霉唑药膜需贴敷在溃疡面。家长不可自行增减药量,需严格遵循医嘱完成疗程。
4、增强免疫力
保证宝宝充足睡眠,适当补充维生素AD滴剂或益生菌制剂。早产儿或营养不良患儿更易复发鹅口疮,家长需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指标。6个月以上婴儿可逐步添加富含优质蛋白的辅食,如蛋黄泥、肝泥等。
5、就医治疗
若口腔白斑持续超过1周或伴随发热、腹泻等症状,需及时就诊儿科或口腔科。重度感染可能需静脉注射氟康唑注射液,合并细菌感染时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反复发作患儿需排查先天性免疫缺陷等基础疾病。
日常需定期消毒玩具、牙胶等入口物品,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哺乳期母亲出现乳头皲裂或乳晕发红时应及时治疗。鹅口疮具有传染性,患病期间应减少与其他婴幼儿密切接触。保持居室通风干燥,控制室内湿度在50%左右有助于预防复发。若宝宝出现烦躁哭闹、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应立即就医处理。
相关推荐
03:12
02:05
02:22
02:07
02:09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什么是鹅口疮得了鹅口疮有哪些症
- 2 什么是鹅口疮
- 3 鹅口疮怎么引起的
- 4 鹅口疮是怎样造成的
- 5 鹅口疮是由什么引起的
- 6 鹅口疮什么引起的
- 7 鹅口疮是怎么来的
- 8 鹅口疮是怎么引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