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怎么办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可通过切开引流、抗生素治疗、止痛处理、营养支持和口腔护理等方式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通常由牙源性感染、外伤、手术并发症、邻近组织感染扩散和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
1、切开引流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形成脓肿时需手术切开引流。医生会在局麻下选择波动感明显处做切口,排出脓液后放置引流条。术后需每日冲洗脓腔并更换敷料,常见引流部位包括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和舌下间隙。伴随症状可能有局部红肿热痛和张口受限。
2、抗生素治疗
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经验性用药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呋辛酯片或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需完成全程抗感染治疗,用药期间监测肝肾功能。感染严重者可静脉给药,常见致病菌包括链球菌、厌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3、止痛处理
急性期可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或对乙酰氨基酚片缓解疼痛,合并神经压迫症状时可短期使用卡马西平片。禁止自行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疼痛持续加重需警惕颅内并发症。疼痛可能与局部组织张力增高和炎症介质释放有关。
4、营养支持
进食困难者需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匀浆膳、肠内营养粉剂。每日保证1500-2000毫升饮水量,避免过热或刺激性食物。严重吞咽障碍需鼻饲喂养,营养不良会延缓创面愈合并增加二重感染风险。
5、口腔护理
使用氯己定含漱液或生理盐水每日漱口3-4次,进食后及时清洁口腔。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佩戴义齿者感染期间应暂停使用。长期卧床患者需预防吸入性肺炎,可使用口腔护理棉棒擦拭牙齿和黏膜。
恢复期应保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运动和颌面部外伤。定期复查血常规和炎症指标,两周内禁止拔牙或其他口腔有创操作。出现发热、头痛或视力变化需立即就医,警惕海绵窦血栓等严重并发症。日常注意控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每年进行口腔健康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