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汗是什么意思
盗汗是指睡眠中不自主出汗的现象,醒后汗止,可能由生理因素或疾病因素引起。盗汗的原因主要有环境温度过高、更年期综合征、肺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淋巴瘤等。盗汗可通过调节睡眠环境、激素替代治疗、抗结核治疗、抗甲状腺药物、化疗等方式改善。

1、环境温度过高
睡眠时穿着过厚或室温过高可能导致盗汗,属于生理性反应。表现为全身均匀出汗,无伴随症状。改善措施包括调整室温至20-24摄氏度,选择透气棉质睡衣,避免睡前饮用热饮。若长期存在需排查病理性因素。
2、更年期综合征
女性围绝经期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导致潮热盗汗。典型表现为上半身突发发热伴大汗,每日发作数次。可遵医嘱使用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复合包装等激素药物,配合大豆异黄酮等植物雌激素调理。
3、肺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常导致夜间盗汗,可能与毒素刺激体温中枢有关。伴随症状包括午后低热、咳嗽超过两周、体重减轻。需进行痰涂片检查和胸部CT确诊,规范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抗结核药物。
4、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使代谢亢进,表现为怕热多汗、心悸手抖。盗汗多为全身性,晨起可见汗湿床单。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和超声确诊,常用甲巯咪唑片抑制激素合成,严重者需碘131治疗。
5、淋巴瘤
恶性肿瘤细胞释放致热原会导致B症状,包括夜间盗汗、不明原因发热、体重减轻。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更常见。需淋巴结活检明确分型,根据分期选择R-CHOP方案化疗或放疗,使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等靶向药物。
长期盗汗患者应记录发作频率和伴随症状,避免辛辣食物及酒精刺激。卧室保持通风干燥,选择吸湿排汗的床上用品。若每周发作超过三次或伴随消瘦、发热等症状,需尽早就医完善血常规、甲状腺功能、胸部影像学等检查。结核等传染性疾病患者需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应进行筛查。
相关推荐
01:11
03:09
02:40
02:46
02:28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为什么会盗汗盗汗是是什么造成的
- 2 什么是盗汗
- 3 盗汗怎么引起的
- 4 盗汗什么引起的
- 5 盗汗是怎么得的
- 6 盗汗是怎么引起的
- 7 盗汗是怎样造成的
- 8 艾滋病盗汗和普通盗汗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