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为什么拔罐后皮肤感觉痒痒

发布时间:2019-06-0462846次浏览

拔罐后皮肤发痒,可能是身体中的湿气、寒气外排;如果先疼后痒,可能是火毒外排等,这都是拔罐后的正常反应,不用过于担心,过几天就能消失。另外也可能是拔罐引起的过敏反应,需要抗过敏治疗。

因为坚持拔罐可以有效的去寒通络,活血化瘀,调整气血,平衡阴阳,所以现在许多人会定期拔火罐进行养生保健。不过有些人在拔罐后总感觉皮肤发痒,此时就会特别的担心,那么,为什么拔罐后皮肤感觉痒痒呢?拔罐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一、拔罐后皮肤发痒的原因
  1.湿气外排
  拔罐可以有效的祛湿、祛风,当湿气、寒气外排的时候,会让人感觉到皮肤发痒,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不用过于担心,如果继续坚持治疗,过一段时间后,皮肤瘙痒的症状就能自然的消失。
  2.火毒外排
  如果在拔罐的时候,发现皮肤先是有疼痛的感觉,然后又有瘙痒的感觉,表明身体中有火毒,这种火毒也会随着拔罐往外排泄,这也是一种正常的病灶反应,不用过于担心,坚持拔罐,轻的一两天症状就能消失,严重的可能需要一两周的时间消失。
  3.过敏反应
  当拔罐后出现皮肤瘙痒症状时,除了可能是风湿、火毒外排导致的之外,还要警惕是否对火罐的材质过敏,在拔罐的时候出现了过敏反应。
  此时不但会有皮肤瘙痒症状,皮肤还会有红肿,破溃的症状。如果瘙痒症状严重,可以用炉甘石洗涤清洗,或者莫米松等药物进行外敷处理,可以缓解瘙痒症状。
  二、拔火罐的注意事项
  1.注意拔罐部位
  拔火罐的时候应该选择比较丰满,而且有弹性的肌肉部位,不要在破损的皮肤处,容易过敏的部位,或者毛发过多的部位进行拔罐,以免引起不适症状。
  2.注意拔罐体位
  在拔火罐的时候最好采取俯卧位,一旦开始拔火罐,就不能变换体位,以免导致火罐脱落。
  3.注意拔罐时间
  一般拔火罐的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就可以,不要时间太长,以免导致皮肤起泡。
  4.拔罐后不宜立即洗澡
  拔完火罐后不能马上洗澡,因为此时毛孔是张开的,如果洗澡有可能会着凉,让寒气入体,因为身体不适。

相关推荐

月经期间可不可以拔罐刮痧
一般情况下,月经期间可以拔罐、刮痧,若出于保健的目的,在月经期间不建议拔罐或者刮痧。刮痧会引起皮下淤血,此种情况除祛除身体的邪气以外,起到改善气血运行的作用,月经期间,促进血液运行会造成月经过多,因此,月经期间拔罐、刮痧,出于保健目的不推荐。但若是因为身体有疾病存在,如体内存在气滞血瘀的情况,如来月经时伴有腹痛,即痛经,小肚子发凉、月经排出不畅、有血块,伴有腰痛、四肢发凉,要积极进行拔罐,尤其是火罐和刮痧,会使例假排出更加通畅,血块会逐渐地消失,同时痛经等症状会逐渐缓解。
语音时长 01:57

2021-09-29

95678次收听

拔罐的地方很痒怎么回事
若在拔罐的部位出现痒的感觉,一般是体内的邪气排出体外,或者人体气血由气滞血瘀到气血运行通畅状态的转变的过程,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若局部皮肤有破损的情况,需要进行局部的消毒、护理。拔罐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用于体内有寒邪、风寒之邪侵入人体引起来的经络不通、不通则痛。体内有热邪症状,可用拔罐方法。另一种情况,是体内有气滞血瘀情况,如急躁易怒、消化不良、胃胀,伴有身体固定部位疼痛,此种疼痛多以刺痛为主。另一种情况是妇女痛经,月经颜色较暗,有血块,可用拔罐方法治疗。
语音时长 02:19

2021-09-29

67951次收听

拔罐减肥拔的部位是什么
通常肥胖的人群最容易有脂肪堆积的部位就是腰腹部了,这些脂肪堆积的部位,可以是拔罐的施术部位。可以在腰腹的前后的正中线上,然后腹部还可以从乳头向下引延长线在腹部的位置;另外一条线可以从乳头的延长线向内平移,乳中线和前正中线之间的腹部。也就是说腹部有5条线,一个是正中线,一个是从乳头向下引的延长线,还有一条线是从这条线到前正中线之间的这条线。然后后背除了正中线以外,也可以再有两条线,一个是从肩胛骨的内侧缘向下延长的腰骶部,再有从这条线向内平移,从肩胛线到正中线之间的腰骶部的位置。所以前后各有5条线,可以根据自身胖的程度选择3~5条线,然后腹部和腰背部可以交替地拔。因为肥胖的人群必然存在着脏腑功能失调的状况,可以根据辨证在一些重点穴位做一些留罐,这些辩证的穴位需要听从专业医生的意见。拔罐具有一定的减肥作用,通过拔罐可以使体重有一些减轻,增加脂肪的代谢,一般在拔罐减肥的同时一定需要配合运动和饮食的调控。另外肥胖特别明显的人群可能单纯靠拔罐是不够的。
语音时长 01:54

2021-07-09

74619次收听

腹部能够拔罐吗
可以找专门理疗师拔罐,但不可以自行在腹部拔罐。因为自己在腹部拔罐,很容易刺激到胃肠道,引起胃痛和肚子痛,还有可能诱发肠梗阻和肠痉挛。过度用力还容易引起软组织挫伤。
02:32
拔罐疗法是怎么回事
中医拔罐,利用火在罐里形成一种负压,加热以后空气稀薄,贴在皮肤上,可以使皮肤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形成血液全身的重新分布,改善局部的循环和流动。不管是外感风寒,还是内伤七情,经络在皮部形成了淤滞和阻滞的点,拔火罐,抽拔、抽吸,使气血重新灌注,所以可以有效的帮助驱散局部经络的寒邪、湿邪、痰淤、淤血。有些比较复杂的久病、难治的病,还可以用针灸针进行点刺、刺络放血。属于更强效的祛邪和驱邪外出的方法,祛瘀生新把旧的淤血去掉,新血产生,是激活身体精气循环和代谢的一种很好的方法,而且也深受群众的喜爱,因为非常简单、方便、有效。
拔血罐的作用及危害
拔血罐的作用包括退热、止痛、泄火以及解毒;危害包括皮肤破损引起感染,以及出现气血亏虚、阳气不足影响心脑供血等。拔血罐的作用主要有:1、放血、退热。拔罐放血,可以减少血盛,从而减少血脉中的血热,使机体气血恢复正常。2、放血止痛。中医认为血罐可以将经络中的瘀滞病邪直接带出,调整闭塞、拥堵现象,经脉畅通,疼痛的症状也可以得到缓解。一般咽喉痛、偏头疼等病症都可以通过拔罐放血方法来进行。3、放血泄火。火热内扰可导致多种病症的发生,导致患者出现口舌生疮,肢体肿胀、疼痛,烦躁易怒、发热等症状。这时采用拔罐放血方法可以使火热之邪随之而泄,适用于多种热症治疗。4、放血解毒。机体在病理情况下,由于自身机体障碍不能抵抗毒邪,导致体内产生热毒,出现疮疡、痈疽一类的病症。拔罐放血可以使入侵机体的毒邪随血排出,此外还有止痒的作用。但是,拔血罐作为一种治疗方法,有一定的坏处。首先拔血罐放血,如果操作不当,消毒不彻底,容易导致皮肤破损,进而细菌入侵引起感染。拔罐放血过度,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气血亏虚、阳气不足现象,时间长了也可能影响心脑供血。
语音时长 02:22

2020-01-14

58817次收听

拔完气罐很痒什么原因
拔罐早已成为当前比较常见的一种养生方法,但是有些人在拔罐之后,肌肤总会伴有明显的瘙痒现象,之所以会出现这类现象,这和体内有湿气有一定的关系,另外可能和拔罐的时间过长,拔罐的温度过高,也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本身就应该选择正确的方法。
03:08
拔罐减肥有副作用吗
拔罐减肥如果拔罐方法不恰当,就会有副作用。拔罐是有一定健脾、通腑、通便、祛痰、去脂的作用。拔罐减肥有没有副作用要看拔的是不是恰当,拔罐有补虚、泄食的功效,实证可以用拔罐泄法去除多余湿邪,如多余的痰浊和过旺的胃火,如果是脾胃虚损,通过拔罐补法,调整脏腑功能,使脏腑功能趋于正常,有减肥的效果。如果辩证不准确,拔罐方法不恰当,使虚损更加虚损,实证更加实,就会有副作用发生,拔罐时掌握力度和操作技巧,不该拔的部位如大动脉处、脸上不要拔,把握好适应症,就不会有副作用发生。
拔罐能减肥吗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拔罐养生,事实上拔罐可以达到减肥的效果。拔罐的主要作用拉动神经,肌肉,血管和皮下腺体,引起一系列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反应,通过血管收缩共鞥你和血管壁渗透的功能有所调节,从而改善了整个身体的血液循环,实现毒素排出达到减肥作用。
拔罐减肥有效吗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有了肥胖的烦恼,过胖会危害我们的健康,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减肥。拔罐可以加速人体的代谢、控制肥胖人群的食欲、调节内分泌紊乱的情况。所以拔罐减肥是一种有效的减肥方法。
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反映身体状况怎么判断
现在人们的生活工作都是越来越忙,身体也会出现很疲劳的状态,很多人会通过拔罐来调理自己的身体,那么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反映身体状况怎么判断?有的人拔罐之后颜色会不同,有的颜色是深紫色,而有的人颜色特别浅,来看看这是什么原因吧。
是否可以通过拔罐去除体内湿气
拔罐具有逐寒祛湿、拔毒泻热的作用。因此,体内湿盛的人通过拔火罐可以祛除湿邪。但不是任何患者都可以用拔罐来祛除湿邪,首先要分清体内的湿气是内湿还是外湿,如果是外湿,拔罐是有疗效的,如果是内湿,拔罐就作用甚微。
语音时长 00:46

2018-04-26

57113次收听

01:59
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
拔罐后病人皮肤颜色多呈鲜红色、暗红色、深紫色。皮肤颜色不同表明疾病不同,但并不绝对,皮肤呈鲜红色的患者表明热气较重,皮肤呈暗红色的患者表明寒气较重,皮肤呈紫暗色的患者表明体内有瘀滞。此外拔罐颜色的改变同皮肤敏感性及颜色有关。
01:24
拔罐可以天天拔吗
因为拔罐是一种治疗方法,所以不建议大家每天都拔罐,一般临床建议隔天进行一次,根据体质和病情变化来确定拔罐位置、轻重、拔多少等。另外老年人和小宝宝建议一周拔罐1-2次,很多身材较瘦的人和老年人拔罐后罐印较深,多为紫暗色。
01:08
拔罐减肥有效吗
拔火罐可以减肥,需要根据患者体质辨证选用穴位,一般选局部穴位与全身调节穴位,但需配合针灸、埋线、耳针等疗法才能取得较好疗效。此外,不能因为采取了拔火罐或者是其他中医疗法的减肥治疗后而对饮食、运动方面的调节有所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