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艾灸的好处与功效
中医艾灸具有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扶阳固脱、消肿散结、防病保健等功效,适用于寒湿痹痛、气血瘀滞、阳气虚弱等多种病症。艾灸通过燃烧艾条产生的温热刺激穴位,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

1、温经散寒
艾灸的温热作用能驱散体内寒邪,改善因寒凝导致的关节冷痛、月经不调等症状。对于风寒湿痹引起的腰腿疼痛,艾灸关元穴、肾俞穴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冬季易发的手足冰凉,艾灸足三里穴有助于提升末梢温度。
2、行气活血
艾灸对气滞血瘀型病症效果显著,如痛经、胃脘胀痛等。艾灸三阴交穴可调节冲任二脉,缓解经期小腹坠胀;艾灸中脘穴能疏解肝郁气滞,改善脘腹胀满。血瘀体质者长期艾灸膈俞穴,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3、扶阳固脱
针对阳气虚衰引起的慢性腹泻、遗尿等症状,艾灸神阙穴、命门穴能温补脾肾之阳。产后气血两虚者艾灸气海穴可加速恢复,老年人艾灸关元穴有助于改善夜尿频多。危急情况下灸百会穴还能用于阳气暴脱的急救。
4、消肿散结
艾灸对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等痰瘀互结病症有辅助治疗作用。艾灸阿是穴可直接作用于肿块局部,配合艾灸丰隆穴能化痰湿。瘰疬患者长期艾灸肘尖穴,可促进淋巴结节软化吸收。
5、防病保健
定期艾灸足三里穴、大椎穴能增强卫外功能,减少感冒发生。亚健康人群艾灸中脘穴、关元穴可调和阴阳,改善疲劳综合征。三伏天施行铺灸更能发挥冬病夏治效果,预防慢性支气管炎冬季发作。
进行艾灸时应注意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操作,避免烫伤皮肤。阴虚火旺体质者慎用艾灸,孕妇腰骶部、腹部禁忌施灸。艾灸后需避风寒,适量饮用温水促进代谢。建议每周艾灸2-3次,单次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长期坚持才能显现调理效果。施灸期间保持饮食清淡,忌食生冷油腻,可配合八段锦等养生功法增强疗效。
相关推荐
02:51
02:55
02:03
01:55
02: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