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大便后肚子痛是肠癌吗

60793次浏览

大便后肚子痛不一定是肠癌,可能与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征、肠道炎症、肠梗阻等因素有关。肠癌通常伴随排便习惯改变、便血、体重下降等症状,单纯大便后腹痛的概率较低。

饮食不当可能导致大便后腹痛,如进食过多辛辣刺激食物或生冷食物,容易刺激胃肠黏膜引发痉挛性疼痛。这类情况通常调整饮食后即可缓解,无须特殊治疗。胃肠功能紊乱也可能引发类似症状,多与精神压力、作息不规律相关,表现为间歇性腹痛伴腹胀,热敷或按摩腹部有助于缓解不适。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排便后腹痛较常见,症状多与进食特定食物或情绪波动相关,可能伴随腹泻或便秘。肠道炎症如结肠炎、直肠炎等疾病可引起排便后下腹部隐痛,常伴有黏液便或里急后重感。肠梗阻引发的腹痛多为阵发性绞痛,可能伴随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属于急症需立即就医。

肠癌引起的腹痛多为持续性隐痛,与排便无明确关联,且多伴随其他典型症状如便血呈暗红色、排便变细、贫血等。若年龄超过45岁且有肠癌家族史,出现排便习惯持续改变超过1个月,建议及时进行肠镜检查。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久坐不动,出现异常症状尽早就诊明确病因。

相关推荐

01:16
针灸能不能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针灸一般能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腹胀等腹部不适症状以及排便习惯改变,症状持续至少6个月,可以通过针灸来调理肠易激综合征。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如上脘、关元、中髎等穴位,可以起到调节胃肠系统功能的作用,从而改善胃肠道环境,以缓解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身体不适症状。此外,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还会有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针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间接改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针灸作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单一手段,在进行针灸的同时,患者还可以搭配中药,如茯苓、丹桂、丹参等中药材进行综合调理,有助于身体尽快恢复健康。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调整生活方式,避免熬夜、喝酒,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有助于病情恢复。
经常放屁拉肚子是因为什么原因
生活中经常放屁,可能还很臭,会挺影响生活和形象的,而且这些病人经常吃完东西就拉肚子,大便一天三四次,甚至更多。这种最常见的是肠道菌群失调,也有一些跟情绪有关系的,一会便秘,一会拉肚子的,可能诊断肠易激综合征,不管哪种,建议是经过结肠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也就是说没长东西,才能下此诊断。放屁、拉肚子,确实挺困扰病人的,可以去补充益生菌,像双歧杆菌三联、四联、整肠生之类的都可以,调节肠道菌群以后看看疗效,如果还是不好,可找中医医生调调,这种情况看看舌脉,往往容易拉肚子的,有可能是脾胃虚弱,也有脾胃虚寒的,少数病人舌头黄、苔厚腻,叫脾胃湿热,不同的证型,用药处方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一定要找准证型,对症下药,不建议跑到药店里去自己买,药物进行调摄,中药吃的对,效果很好,要吃反了,症状会肯定是加重的。因为没对症用药,脾胃虚弱的人可以参苓白术散、六君子丸等等,配合益生菌,疗效都是很确切的。如果是脾胃虚寒,可以用虚寒,比方黄芪建中汤之类的来调理,平常饮食可以加些生姜、花椒之类的。如果是舌头黄腻的,脾胃湿热型的,那就可能要用葛根芩连汤,也有成药,还有芍药汤之类的来进行调摄,所以不同的情况,是要不同的治疗手段的。
语音时长 02:26

2021-10-15

74244次收听

01:59
总是拉肚子是癌症吗
拉肚子是非常常见的症状,仅凭拉肚子不能确认是否患癌。各种肠道疾病都可能引起拉肚子,然而结直肠癌、肝癌、胃癌等也可能导致慢性的腹泻,需要到医院消化科进行检查,明确诊断。反复拉肚子的常见病因有:第一个感染性的肠炎。它通常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引起的,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个人卫生也是导致感染发病的原因之一。第二种常见于特发性的这种肠道的炎症,比如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这种疾病引起的拉肚子,它的大便一般会有黏液脓血。第三种就是一些功能性的肠病,比如肠易激综合征,这种疾病引起拉肚子,一般会伴有腹痛,但是在排便后这种腹痛会迅速地减轻。当然经常闹肚子也有可能是某些癌症的前兆,比如结直肠癌、肝癌、胃癌,都可以导致一个慢性的这种腹泻。如果在生活中总是会遇到拉肚子,建议尽快到医院的消化科就诊,及时明确病因,进行一个正规的治疗。
肠易激综合症是什么病,严重吗
肠易激综合征是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而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典型症状为与排便异常相关腹痛、腹胀,主要症状分为:腹泻主导型、便秘主导型、腹泻便秘交替型。精神、饮食、寒冷等因素可诱使症状复发或加重。肠易激综合症是功能性疾病而非器质性病变,并不严重,经过系统和积极治疗会好转或痊愈。治疗上有以下几点:1、心理及行为治疗:缓解患者焦虑紧张情绪,改善不良生活作息,如熬夜、饮食不规律等。2、调整饮食:避免敏感食物,避免过量脂肪、刺激性食物摄入。便秘型患者可食高纤维食物促进排便,腹泻患者则不宜食用,以免加重病情。需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饮食食谱。
语音时长 01:26

2020-08-10

61136次收听

肠易激综合征会不会遗传
肠易激综合征有一定遗传倾向,家族成员有肠功能紊乱者,后代患病几率会增加。不过肠易激综合征通常都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致。
肠易激综合征的危害有哪些
肠易激综合征对患者正常生活与工作影响非常大。肠易激综合征会导致长期腹泻,这样容易降低身体抵抗力,而且也会给患者造成很大心理压力。
肠易激综合征吃什么好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平时可以适量吃些乳制品,如果是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还可以适当的吃些水果,也可以吃点坚果。
肠易激综合征怎么预防
肠易激综合征可以正常的休息饮食和睡眠、进食流食、半流食,适当吃黄连素缓解肠道钙离子的拮抗剂等来预防病状。每人的发病机制都不太一样,第一就是说需要保持那种正常的休息饮食和睡眠,还有适当的心理压力,有的比如说工作压力特别大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腹泻,这个时候反反复复做了一些相关的检查,做了肠镜,做了相关的检查食物过敏原,也找不到原因,如果是持续时间比较长的话。饮食就得需要进食流食、半流食,而不要去进食那种辛辣刺激、大量的烟酒咖啡这些刺激性的食物,这样也有可能缓解病情发作的情况,另外有些药物的话,也是可能会有些效果,比如说腹泻型的患者,适当的吃点黄连素,适当的吃一点缓解肠道钙离子的拮抗剂,比如说匹维溴铵,还有一些肠道的益生菌,都有挺好的效果,而腹泻型的一些患者的话,服用一些杜密克,这些药物通通便,也可能将那复发的概率会降低一些。
语音时长 01:58

2020-03-18

55576次收听

02:20
肠易激综合征怎么办
得了肠易激综合征临床上并不能完全治愈,因此在处理上需要注意:第一,肠易激综合征治疗首先要找到诱因,针对诱因进行治疗;第二,应用缓解肠道痉挛药物缓解腹痛,同时应用益生菌辅助治疗;第三,腹泻型可以同时进行止泻治疗,便秘型则同时进行通便治疗。
02:49
什么是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的是以腹痛、腹泻或腹痛腹泻交替为主的综合征,一般需要达到三个月的时间出现这些症状,而且需要排除其他的器质性的病变,如通过肠镜等检查排除溃疡性结肠炎、感染性结肠炎,结肠癌、结肠息肉等器质性的病变,还需排除过敏性疾病,总的来说,肠易激综合征是出现大便习惯性状改变,功能性的疾病,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不定型,我国以腹泻性为主。腹泻型指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每天三次及以上,通过肠镜等检查排除肠道感染性、结核性、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等器质性病变;便秘型也需要通过相关检查排除器质性的病变,如糖尿病引起胃肠功能紊乱,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不定型是归不到哪个类型;交替型是出现腹痛腹泻交替出现。
肠易激综合征如何用药
现在有不少人因为不良的饮食习惯以及接触的饮食种类过多的因素,导致自己患上了肠易激综合征这种病症,从而让自己的身体出现了一系列的腹痛以及腹泻的症状。此时病人需要根据自己身体所出现的具体症状来选择药物比较常见的,治疗药物主要有镇痛解痉剂、促动力药物以及内脏止疼药等。
肠易激综合症的治疗
当出现肠易激综合症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应用解痉剂,通便剂,止泻剂,促动力剂,益生菌等西药进行治疗。还可以应用中药辨证治疗,比如脾胃虚寒型的人,可以服用附子理中汤,四君子汤加减,如果是脾胃不和型的,可以服用逍遥散加减治疗等。
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
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并没有特异性,但是它的主要表现是腹痛腹泻、伴随着大便性状或者大便习惯的改变。患者典型症状是腹痛腹泻,排便之后症状大部分缓解;有的患者还会表现为便秘;有些患者会出现腹胀、腹不舒服,一般大部分患者还伴随情绪的影响,少部分患者会伴随着其它症状,如尿频、尿急等。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起病缓慢,病程比较长,反复发作,全身症状不明显,症状即使很典型,如腹痛腹泻、排便习惯改变,但也不影响患者身体的营养状况。
语音时长 01:12

2018-10-19

59057次收听

02:11
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原因
导致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的原因目前为止还不是十分清楚,主要考虑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第一,胃肠动力异常,如果动力过快,患者表现为腹泻;如果动力缓慢、传输缓慢,病人可能会表现便秘的症状。第二,脑肠功能障碍,肠道信息反馈包括脑部的信息反馈在调控上可能出现问题,会导致功能的失常。第三,内脏敏感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出患者的内脏高敏感,可能正常的食物刺激正常人体没有不良反应,但是患者会特别敏感,会有不舒服的感觉。第四,生理情绪的变化,大部分患者都会伴随着焦虑抑郁的症状,症状和焦虑的情绪可能互相作用,可能互为因果,因此在治疗的时候需要增加抗抑郁药。
肠易激综合征能自愈么
肠易激综合征由于肠镜下并没有肠道的一些器质性的改变,因此它并非器质性的疾病,临床上将其归类为功能性的疾病,而引起这种疾病的病因比较多,比如胃肠道动力异常、内脏的感觉异常,或者脑神经和肠道神经调控异常,感染了各种肠道炎症,以及焦虑、紧张、抑郁,这些心理精神心理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改变生活环境,改变饮食习惯,患者完全有治愈的可能。但是由于这一类的疾病是在排除了其他器质性疾病之后的诊断,因此在临床上应该明确诊断,最好做肠镜检查。在排除了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腹部不适的症状之后,再进行确诊。
语音时长 01:40

2018-09-29

51919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