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破了是怎么回事
羊水破了可能由胎膜早破、宫内感染、宫颈机能不全、外力撞击、多胎妊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卧床休息、胎心监护、抗生素治疗、促胎肺成熟、终止妊娠等方式处理。
1. 胎膜早破
胎膜早破是羊水破裂最常见的原因,可能与生殖道感染、羊膜腔压力升高、营养缺乏等因素有关。孕妇会突然感到阴道有液体流出,可能伴随宫缩或下腹坠胀。需立即平卧抬高臀部,避免脐带脱垂,使用胎心监护仪监测胎儿状况。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预防感染,或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促进胎儿肺部发育。
2. 宫内感染
细菌性阴道炎、绒毛膜羊膜炎等感染可能导致胎膜脆性增加。孕妇可能出现发热、阴道分泌物异味、子宫压痛等症状。需通过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确认感染,静脉滴注注射用阿奇霉素控制感染。若孕周不足34周,需配合使用盐酸利托君注射液抑制宫缩。
3. 宫颈机能不全
宫颈结构异常或手术损伤可能导致宫颈无法承受妊娠压力。典型表现为无痛性宫口扩张,常在孕中期突发羊水破裂。孕前可通过宫颈环扎术预防,发生后需绝对卧床,使用黄体酮软胶囊维持妊娠。若孕周过小且保胎失败,可能需引产处理。
4. 外力撞击
腹部受到剧烈碰撞或摔倒可能直接导致胎膜破裂。孕妇会感到剧烈腹痛后出现阴道流液,可能伴随胎盘早剥。需立即超声检查胎儿情况,监测阴道流血量。若胎儿存活且孕周大于28周,可能需紧急剖宫产,术后给予缩宫素注射液促进子宫复旧。
5. 多胎妊娠
双胎或三胎妊娠时子宫过度膨胀容易引发胎膜早破。破水后可能出现规律宫缩,需区分是否进入产程。孕周大于34周可考虑分娩,不足34周需使用硫酸镁注射液保护胎儿神经系统。分娩后需特别注意产后出血风险,必要时输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
孕妇发生破水后应记录破水时间、羊水性状和流量,保持会阴清洁但禁止盆浴。无论孕周大小均需及时就医,转运时采取左侧卧位。孕晚期破水后多数需在24小时内分娩,孕中期破水则根据情况选择期待治疗或终止妊娠。日常需避免提重物、剧烈运动和性生活,定期进行B超监测羊水量。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