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急性肠炎
急性肠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使用药物、物理治疗、就医治疗等方式处理。急性肠炎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食物中毒、药物刺激、过敏反应、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急性肠炎发作期间需暂停固体食物摄入,改为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可少量多次饮用米汤、藕粉、稀释后的果汁等低渗液体,避免加重肠道负担。症状缓解后逐步过渡到低脂低渣饮食,选择蒸蛋羹、软烂面条等易消化食物。禁食辛辣刺激、高糖高脂及乳制品,减少肠道蠕动和分泌。
2、补充水分
腹泻会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丢失,需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每腹泻一次应饮用200毫升补液溶液,可选用氯化钠、氯化钾、枸橼酸钠配制的标准口服补液盐。若出现尿量减少、皮肤弹性下降等脱水表现,需增加补液量。避免单纯饮用白开水或含糖饮料,防止电解质紊乱。
3、使用药物
细菌性肠炎可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胶囊、盐酸小檗碱片等抗菌药物。蒙脱石散能吸附肠道毒素和保护黏膜,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可调节肠道菌群。腹痛明显者可短期服用消旋山莨菪碱片缓解痉挛,发热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退热。切忌自行使用止泻药,可能延缓病原体排出。
4、物理治疗
腹部热敷有助于缓解肠痉挛疼痛,将热水袋温度控制在50摄氏度以下,外包毛巾避免烫伤。顺时针轻柔按摩脐周能促进肠蠕动恢复,每次10分钟,每日2次。发热期间可采用温水擦浴物理降温,重点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走行区域。
5、就医治疗
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意识模糊、少尿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婴幼儿、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病情变化快,应尽早进行血常规、粪便培养等检查。重度脱水者需静脉补液,必要时住院观察。医生会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调整抗生素,严重并发症可能需胃肠减压等干预。
急性肠炎恢复期应继续清淡饮食1周,逐渐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注意食品卫生,生熟食材分开处理,肉类彻底煮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习惯,避免摄入隔夜或变质食物。症状完全消失前不宜进行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免疫功能恢复。定期消毒卫生间和餐具,防止交叉感染。
相关推荐
01:38
03:00
02:55
02:47
02:47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 1 常见急性肠炎有哪些急性肠炎
- 2 急性肠炎怎么避免
- 3 急性肠炎是怎么引起的?
- 4 什么是急性肠炎?
- 5 急性肠炎是如何形成的
- 6 什么叫做急性肠炎
- 7 急性肠炎能什么
- 8 急性肠炎严重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