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皮外伤怎么处理
宝宝皮外伤可通过清洁伤口、消毒处理、止血包扎、预防感染、观察愈合等方式处理。皮外伤通常由跌倒碰撞、锐器划伤、摩擦挤压、动物抓咬、烫伤等因素引起。
1、清洁伤口
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伤口表面泥沙异物,动作需轻柔避免二次损伤。若伤口附着较深污物,可用无菌棉签蘸取消毒液辅助清理。禁止使用酒精直接冲洗开放性伤口,可能刺激暴露的神经末梢导致疼痛加剧。
2、消毒处理
清洁后使用碘伏溶液或苯扎氯铵溶液进行消毒,环形涂抹范围需超过伤口边缘2厘米。对于面部等敏感部位,可选用刺激性较小的醋酸氯己定溶液。消毒时注意保持伤口湿润状态,避免棉球反复摩擦损伤新生组织。
3、止血包扎
毛细血管渗血可用无菌纱布按压5-10分钟止血,动脉性出血需持续按压并抬高患肢。止血后覆盖透气性敷料如无菌纱布或水胶体敷料,关节部位可用弹性绷带固定。包扎不宜过紧,需每日检查敷料是否清洁干燥。
4、预防感染
浅表伤口可局部涂抹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预防感染。若出现红肿热痛等感染征兆,需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口服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保持伤口周围皮肤清洁,避免接触污水或宠物毛发。
5、观察愈合
正常伤口3-5天结痂,若7天未愈合或出现黄色分泌物需就医。愈合期避免抓挠痂皮,可涂抹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促进修复。面部伤口结痂脱落后需防晒3个月,四肢伤口愈合后需进行关节功能锻炼。
处理皮外伤后应保持饮食均衡,适当增加瘦肉、鸡蛋等优质蛋白摄入帮助组织修复。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伤口裂开,洗澡时用防水敷料保护。家长需定期检查伤口变化,若出现持续渗血、化脓、发热等情况应立即就医。恢复期间可给宝宝阅读绘本或玩安静游戏转移注意力,减少触碰伤口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