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怎么治

50310次浏览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可通过药物治疗、鼓膜穿刺术、鼓膜置管术、咽鼓管吹张、生活护理等方式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通常由咽鼓管功能障碍、上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过敏反应、免疫因素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可遵医嘱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减轻咽鼓管水肿,口服黏液促排剂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积液排出。若合并细菌感染,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或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用药期间需观察患儿听力变化及耳部症状。

2、鼓膜穿刺术

对于积液量较多的患儿,可在局麻下进行鼓膜穿刺抽液。该操作能快速清除中耳积液,改善听力,但可能存在穿刺后鼓膜愈合延迟的风险。术后需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用力擤鼻,防止逆行感染。

3、鼓膜置管术

反复发作或病程超过3个月的患儿可考虑鼓膜置管,通过留置通气管维持中耳通气。通气管通常留置6-12个月,期间需定期复查防止管腔堵塞。置管期间应避免耳道进水,洗澡时可用防水耳塞保护。

4、咽鼓管吹张

适用于咽鼓管功能不良的患儿,采用波氏球或导管法进行咽鼓管通气治疗。操作时需注意力度控制,避免气压伤。可配合捏鼻鼓气训练,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防止不当操作导致病原体逆行感染。

5、生活护理

哺乳期婴儿应采用半竖立位喂奶,避免平卧位呛奶。日常注意预防感冒,及时治疗鼻炎鼻窦炎。保持鼻腔通畅,可生理盐水洗鼻。避免接触二手烟,室内保持适宜湿度。急性期避免乘坐飞机或潜水等气压变化大的活动。

患儿饮食宜清淡,多补充维生素A、C增强免疫力,如胡萝卜、西蓝花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减少奶制品摄入以防黏液分泌增多。睡眠时适当垫高头部促进积液引流。定期复查听力,观察语言发育情况,若出现持续听力下降或语言迟缓应及时就诊。治疗期间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耳部渗液、发热等情况变化。

相关推荐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怎么办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可通过保持鼻腔通畅、药物治疗、鼓膜穿刺、鼓膜置管术、腺样体切除术等方式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通常由咽鼓管功能障碍、上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腺样体肥大、气压损伤等原因引起。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原因有哪些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原因之一是上呼吸道疾病,这些疾病会分泌炎性分泌物,并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当中,引起中耳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急性中耳炎时抗生素使用不当以及免疫反应也都容易引起儿童分泌性中耳炎。
儿童内分泌性中耳炎平时注意哪些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在睡觉时要垫高枕头,减少肿胀充血的现象。如果出现高热症状,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除此之外,患者还要积极的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防止病情反复发作。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可能与咽鼓管功能障碍、细菌感染、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等有关。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小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是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高原因之一,中耳积液中有炎性介质、前列腺素等存在,积液中也曾检出过细菌的特异抗体,免疫复合物以及补体系统,提示慢性分泌中耳炎可能属于抗感染免疫介导的病理过程。咽鼓管功能障碍是本病的基本原因,小儿的腺样体肥大、肥厚性鼻炎、咽部肿瘤或淋巴组织增生,长期鼻炎部填塞等都会造成咽鼓管功能的障碍,咽鼓管开壁的肌肉收缩无力,咽鼓管软骨弹性较差,咽鼓处于负压状态时,咽鼓管的软骨段的管壁易发生塌陷,造成了咽鼓管的阻塞是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最高的解剖生理性的基础之一,腭裂患者由于肌肉无中线附着点,失去收缩功能也易患本病。过去认为分泌性中耳炎是无菌性炎症,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中耳积液中细菌培养阳性者约为1/2到1/3,主要致病菌为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细菌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以及临床表明,分泌性中耳炎可能是中耳的轻型或低毒性的细菌感染,细菌产物内毒素在发病机制中,特别是病变迁延慢性的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语音时长 02:21

2019-12-20

54606次收听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怎么确诊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可通过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确诊。小儿分泌性中耳炎表现为听力的减退、耳疼、耳鸣、耳闷等症状。较大的孩子可能会出现耳朵闷、耳朵里嗡嗡响、听力下降的症状。患者可以进行相关的检查:一、鼓膜。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松弛部或全鼓膜充血、内陷或外凸,表现为光锥的缩短、变形或消失。捶骨柄向后、向上移位,椎骨短凸明显外凸,鼓室积液时鼓膜失去正常的光泽,光锥变形或移位,慢性者可呈灰兰或白色。鼓膜紧张部有扩张的微血管,捶骨柄呈浮雕状,若液体为浆液性且未充满鼓室,可透过鼓膜见到液平面,此液面状如弧形发丝,称为发状线,凹面向上头位变动时,其与地面平行的关系不变,透过鼓膜有时尚可见到气泡,咽鼓管吹张后气泡可增多。二、听力检查。纯音听阈的测试结果显示传导性的聋,听力丧失一般以低频为主,但由于中耳传声结构及两窗的主抗变化,高频气导和鼓气导的听力可以客观地下降。积液排出后,听力即可改善,声导抗图对诊断也有重要的价值,多数能够反映儿童的听力损害情况。
语音时长 02:07

2019-12-20

50774次收听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不能吃什么
如小儿分泌性中耳炎与过敏性鼻炎有关,应避免食用容易引起过敏的食品;少吃坚硬难咬的食物、辛辣等具有刺激性的食物。一、因为部分小儿得分泌性中耳炎与过敏性鼻炎有关系,所以要避免食用海虾、海鲜等易引起过敏的食物,以免加重过敏反应。二、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存在咽鼓管阻塞,所以应少食坚硬难咬的食物。坚硬难咬的食物主要指各种坚果类,如花生仁、西瓜子、开心果等等,这些食物难以咀嚼会加重中耳炎的疼痛。三、注意饮食的清淡,避免吃辛辣等具有刺激性的食物。另外,分泌性中耳炎可造成患者缺乏维生素,所以应该多吃蔬菜和水果,以补充充足的维生素。
语音时长 01:51

2019-12-20

61221次收听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严不严重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严重吗:儿童的分泌性中耳炎在幼年时期是一个常见病和多发病,如果宝宝一旦被医生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家长们也不要过度的紧张。因为大部分的孩子分泌性中耳炎经过医院医生的正规治疗,是能够治疗好的。但是有的家长长期忽视分泌中耳炎这个问题,时间长了有可能液体一直在中耳鼓室内积聚,它会造成一定的黏连性的中耳炎的可能。黏连性的中耳炎,也就是鼓室内的所有听骨、骨膜都被分泌性中耳炎,那些很黏的液体所粘连包裹了,就会影响鼓膜和听骨的振动,造成听力的下降,或者丧失。有可能鼓膜会在长期的液体的积聚下,造成钙化或者变成很薄,这样都会影响鼓膜的振动,会造成孩子永久的听力的丧失。所以一旦得了分泌性中耳炎,家长既不要过度的紧张,也不要把它当回事,只要积极的去配合医生的治疗是能够治好的。但是如果患儿出现耳鸣,耳疼、听力下降,一定要警惕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尤其在感冒期间过敏性鼻炎的时候,也是要警惕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及时去专业医院就诊,及时的治疗,才能够使听力损失降到最低。分泌性中耳炎早期治疗是可以治愈的,所以家长要及时早期治疗才能够使听力的损失降到最低。
语音时长 02:07

2019-12-20

57936次收听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怎么预防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一旦在疾病中可以经常自行捏鼻吹张法,每天至少一次,可以做耳周的按摩及导引。如果使用吞咽吹张法或导管吹张,则必须注意以下三点。一、鼻腔和急性炎症或脓鼻涕多时不要做。二、吹张过程中需耐心、细致,动作要轻,遇到有鼻中隔弯曲、妨碍导管插入时,可改用弯端较长的导管,由对侧鼻腔进行吹张。三、吹气时捏球送气用力不能过猛,以防吹破鼓膜。在孩子感冒或有过敏性鼻炎发作时,或空气不好时,尽量戴口罩,尽量避免感染,这样的话可以预防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小儿分泌性中耳炎主要产生原因,一个是咽鼓管的阻塞,一个是急性的感染,还有是免疫系统原因。加强身体的锻炼、防止感冒、进行卫生教育,提高即教师对分泌性中耳炎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对10岁以下的儿童可以定期的筛选性的生导抗检测,积极治疗鼻咽部的疾病。
语音时长 01:54

2019-12-20

61460次收听

03:16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是怎么引起的
咽鼓管功能障碍是本病的基本的原因,小儿的腺样体肥大、肥厚性的鼻炎、咽部的肿瘤或者淋巴组织的增生,长期的鼻炎部的填塞等,都会造成咽鼓管功能的障碍。咽鼓管开壁的肌肉收缩无力,咽鼓管软骨弹性较差,当鼓时处于负压状态的时候,咽鼓管的软骨断的管壁容易发生塌陷,造成了咽鼓管的阻塞,这个原因是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最高的解剖生理性的基础之一;小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可能是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中耳积液中有炎性介质、前列腺素等存在,积液中也曾检出过细菌的特异抗体和免疫复合物以及补体系统。提示了慢性分泌中耳炎可能属于一种由抗感染免疫介导的病理过程。
02:58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是如何确诊的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可通过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进行确诊。症状方面通常表现为听力的减退、耳疼、耳鸣、耳闷等症状,可以进行相关的检查来明确。鼓膜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松弛部或者全鼓膜充血,内陷或外凸,凹面向上头位变动的时候,其与地面平行的关系不变,透过鼓膜有时尚可见到气泡,咽鼓管吹张后气泡可增多。听力检查,纯音听阈的测试结果显示传导性的聋,听力丧失一般以低频为主,但由于中耳传声结构及两窗的主抗变化,高频气导和鼓气导的听力也可以客观地下降。积液排出以后,听力即可改善,声导抗图对诊断也有重要的价值,多数能够反映儿童的听力损害情况,查找病因,对症处理,早日可以恢复儿童的听力。
02:43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可以自愈吗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有一定的自愈力,但需经过正规医生的评估及定期的随访,即便不能自愈,经过合理的治疗,大部分也可以治愈。需要注意的是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导致的听力下降,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好了以后,听力也能够恢复到正常的水平,但并不是以后分泌性中耳炎就不再复发。因为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特别是在10岁以前的儿童,有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发作一次以后,会反复的发生。甚至有部分孩子在手术以后置管,仍然会有管子脱落以后复发分泌性中耳炎,而这些孩子可能存在着咽鼓管功能的异常,对于有咽鼓管功能异常的孩子,除了置管以外,建议做咽鼓管球囊的扩张手术,帮助预防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复发。
02:41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饮食禁忌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避免过敏食物、少食坚硬难咬的食物等。分泌性中耳炎可以造成患者的维生素缺乏,应该多吃蔬菜和水果,可以补充患者充足的维生素。对于过敏食物应该闭食,因为过敏性的鼻炎会造成分泌性中耳炎的产生,所以要避免食用过敏的食物,避免加重过敏的反应,因为一部分患儿过敏性鼻炎加重,会同时继发分泌性中耳炎,所以应该闭食过敏性食物或者海虾、海鲜等,易致敏的食物避免加重病情。分泌性中耳炎因为咽鼓管阻塞导致,所以应少食坚硬难咬的食物,食物难以咀嚼会加重中耳炎的疼痛,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
02:59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严重吗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是否严重,需要到医院检查以后才能明确。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经过医院医生的正规治疗,能够治疗好。有的家长长期忽视分泌中耳炎问题,时间长了液体一直在中耳鼓室内积聚,会造成黏连性中耳炎的可能。黏连性的中耳炎,就是鼓室内的所有听骨、骨膜都被分泌性中耳炎很黏的液体所粘连包裹,就会影响鼓膜和听骨的振动,造成听力的下降,或者丧失。鼓膜会在长期的液体积聚下,造成钙化或者变得很薄,会影响鼓膜的振动,造成孩子永久的听力丧失。如果患儿出现耳鸣,耳疼、听力下降,一定要警惕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尤其在感冒期间过敏性鼻炎的时候,也要警惕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及时去专业医院就诊,及时治疗,才能够使听力损失降到最低。
什么是小儿分泌性中耳炎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属于一种听力损失性疾病,通常跟打鼾这种情况有着巨大的关系。对于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需要先到医院检查清楚具体的病因,然后才可以针对病因来进行治疗。倘若鼓室存在积液,还要这对这种症状进行相应的处理。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怎么治疗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方法是有很多种的,建议积极治疗原发病、注意治疗鼻炎鼻窦炎,如果病情超过了三个月还是没有好转的话,可以采取手术的方法进行医治。建议平时掌握预防措施,加强身体锻炼,如果发现鼻音比较中,可以去医院做检查,以免病情变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