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痫是怎么引起的
子痫通常由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功能异常、血管内皮损伤、免疫调节异常、遗传易感性等因素引起。子痫是妊娠期特有的严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妊娠20周后新发高血压和蛋白尿,可能伴随全身多器官功能损害。
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子痫的主要诱因,与孕妇血压调节机制失衡有关。妊娠期高血压可能导致胎盘血流灌注不足,引发血管痉挛和内皮细胞损伤。典型表现为血压超过140/90毫米汞柱,伴随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临床常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拉贝洛尔片等降压药物控制病情,必要时需终止妊娠。
2、胎盘功能异常
胎盘发育异常或功能障碍可能引发子痫,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浸润不足有关。胎盘缺血缺氧会释放大量炎性因子和抗血管生成物质,导致全身血管收缩。常见症状包括胎儿生长受限、胎盘早剥等。监测手段包括超声检查胎盘血流和胎儿脐动脉血流频谱,治疗需结合母胎状况综合评估。
3、血管内皮损伤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子痫发病的核心环节,与氧化应激反应增强有关。血管内皮损伤会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和凝血功能异常,表现为全身水肿、血小板减少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升高,治疗需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改善微循环,同时补充硫酸镁注射液预防抽搐。
4、免疫调节异常
母胎界面免疫耐受失衡可能诱发子痫,与自然杀伤细胞功能异常有关。母体对胎盘抗原的免疫应答过度激活,引发炎症反应和血管损伤。临床特征包括补体系统激活和自身抗体产生,可能伴随肝酶升高。免疫调节治疗可考虑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但需严格评估风险收益比。
5、遗传易感性
遗传因素在子痫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与多个基因多态性相关。有子痫家族史的孕妇发病概率显著增高,特别是携带血管紧张素原基因突变者。基因检测可辅助风险评估,预防措施包括孕前咨询和早期阿司匹林肠溶片干预。对于高风险孕妇,建议加强妊娠期监测和管理。
子痫孕妇应注意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3-5克,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蛋清等。保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定期监测血压和尿蛋白变化,按医嘱服用降压药物。出现持续性头痛、视物模糊或上腹痛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产后仍需继续监测血压6-12周,部分患者可能遗留慢性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