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产后应注意哪些疾病
女性产后需警惕产后出血、产褥感染、乳腺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遗留问题及产后抑郁等疾病。这些疾病主要由生理变化、病原体感染、内分泌紊乱等因素引起,需通过规范护理、药物干预及心理疏导等方式防治。
1、产后出血
产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毫升称为产后出血,可能与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残留或产道损伤有关。表现为持续性鲜红色出血、心率增快、面色苍白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缩宫素注射液、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促进宫缩,严重时需行宫腔填塞术或子宫动脉栓塞术。
2、产褥感染
分娩后生殖道感染多发生在产后10天内,常见病原体为链球菌或大肠埃希菌。症状包括发热超过38℃、恶露异味、下腹压痛等。需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抗感染,配合会阴切口护理。体温持续升高可能发展为盆腔脓肿。
3、乳腺炎
哺乳期乳腺管阻塞引发炎症,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导致。典型表现为乳房红肿热痛、硬结形成伴寒战高热。可外敷硫酸镁溶液缓解肿胀,口服头孢呋辛酯片抗感染,必要时行脓肿切开引流。保持乳汁排空是预防关键。
4、妊娠期高血压遗留
约20%子痫前期患者产后血压持续升高,与血管内皮损伤相关。症状包括头痛、视物模糊、蛋白尿等。需长期监测血压,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拉贝洛尔片控制血压,避免进展为慢性高血压。重度患者可能遗留肾功能损害。
5、产后抑郁
产后4周内出现的情绪障碍与激素水平骤降、社会角色适应不良有关。表现为持续情绪低落、失眠、丧失育儿兴趣。轻中度可进行认知行为治疗,重度需联合盐酸舍曲林片、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抗抑郁药。未干预可能发展为产后精神病。
产后6周内建议每日监测体温及恶露情况,保持会阴清洁干燥,哺乳前后清洗乳头。均衡摄入瘦肉、深色蔬菜等富含铁和维生素的食物,避免高盐饮食。每周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功能,出现持续头痛、发热或情绪异常应及时复诊。家人应协助新生儿护理,减轻产妇身体负荷并提供情感支持。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