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结肠息肉和息肉病有什么区别

发布时间:2019-11-0861171次浏览

结肠息肉属于一种实质性病变,通常根据息肉数量的多少,可以划分为单发型息肉以及结肠息肉病。通常来说,结肠息肉这种不良症状,大肠往往只有1枚息肉;而结肠息肉病的话,通常结肠内存在百枚以上的腺瘤性息肉,危害性巨大。

大脚都知道,由于肠胃每天都需要跟各种食物打交道,因此,时间长了,就难免会诱发各种疾病的出现,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伤害。而在肠胃疾病之中,结肠息肉和息肉病属于比较常见的两种,下面了解一下它们的区别。
  肠息肉是大肠黏膜向肠腔内突起的实质性病变。根据息肉数目的多少分为单发性息肉和结肠息肉病,结肠息肉通常大肠内有1枚左右的息肉,而结肠息肉病是结肠内有百枚以上的腺瘤性息肉。结肠息肉癌变率较低,腺瘤性息肉病癌变率较高,部分有家族遗传性病史,建议早期行肠镜检查,予以明确诊断。结肠息肉病能够采取内镜下切除术。息肉病严重时需要行结肠次全切或全切术。
  结肠息肉和息肉病临床表现
  约半数以上息肉并无临床症状,常因普查或尸检而发现,或者当出现并发症时才被发现,归纳其症状如下。
  1、肠道刺激症状
  腹泻或排便次数增多,严重者可发生水电解质失衡,如有感染可见黏液血便。
  2、便血
  可为不同程度便血,如:直肠下段息肉出血可见大便附血迹、高位息肉出血常为大便内混有血液或血块、出血量多者可直接便鲜血或血块,亦有大便后滴血等。
  3、肠套叠或伴肠梗阻
  这种不良症状,通常是系息肉本身所诱发的,甚至还可以看得到息肉脱出肛门口,一般在儿童身上比较常见一些,通常能够自行脱落,又或者是回缩。
  4、体征
  通常来说,经过腹部检查可以触到包块,同时还会出现压痛,通常都是套叠肠襻以及肠鸣音亢进等等。也有可能并没有明显腹部体征。黑斑息肉病者,通常可以发现口腔黏膜以及口唇,此外,还有口周、肛周以及双手指掌足底有斑点色素沉着。

相关推荐

肛门坠痛,大便不正常,警惕结肠息肉
65岁的女性患者在2个月前肛门坠痛,大便不正常,便秘腹泻交替进行,入院检查出结肠息肉和结肠黑变病,经过结肠息肉电凝电切术后,辅助静点"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注射用奥美拉唑、维生素C、酚磺乙胺"以抗感染、抑制胃酸分泌、止血、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现已成功出院。
结肠息肉必须要手术吗
结肠息肉不一定非要手术。结肠息肉的话有很多种类型,主要的病理类型就包括有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样息肉,还有错构瘤样息肉。对于炎症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癌变风险是相对来说比较低的如果是发现了数量较小,数量较少,体积又较小的一些炎症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可以定期的监测结肠镜,关注一个变化,暂时不需要任何的一个处理对于腺瘤样息肉的话,考虑对于腺瘤样息肉和锯齿样息肉的话,如果是这种类型的,是有一定的癌变风险的,还是需要积极地进行一个手术的治疗,可以选择结肠镜下的一个切除术,包括这种结肠镜下的一个粘膜的切除术或者是粘膜剥离术来去这样来去进行一个有效的一个治疗。因为结肠息肉的话,目前发病的原因还不是特别的明确,可能会有跟个人的体质有很大的关系,有一定的复发的风险,所以在结肠息肉切除术术后之后,还要定期的监测结肠镜的变化。
语音时长 01:13

2021-12-30

75723次收听

02:07
绒毛状管状腺瘤是癌吗
绒毛状管状腺瘤并不属于癌症,但是一旦出现还是有一定癌变可能性的。在临床上,如果发现直肠上生长了这种绒毛状管状腺瘤,并且绒毛状管状腺瘤,的体积比较大,绒毛结构非常多,的异型也非常明显,这时就要引起高度重视,表明了这种癌变几率是非常大的。这时就建议患者一定要尽早进行镜下切除,就可以在早期就解除了癌变的隐患,在术后要进行一个密切的随诊,及时找医生进行肠镜复查,来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进展。
02:03
结肠息肉一定要手术吗
结肠息肉不一定要手术。结肠息肉主要的病理类型包括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样息肉,还有错构瘤样息肉。炎症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的癌变风险较低。如果发现数量较少,体积较小的炎症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可以定期监测结肠镜,关注其变化,暂时不需要处理。腺瘤样息肉和锯齿样惜肉是有一定的癌变风险的,需要进行手术,可以选择结肠镜下切除术。结肠息肉目前发病的原因不明,可能跟个人的体质有关,有一定的复发风险,所以在结肠息肉切除术之后,还要定期监测。
02:00
结肠息肉切除后需要复查吗
结肠息肉切除术后是需要定期复查的。结肠息肉的病理类型很多,包括炎症型息肉,增生型息肉,错构流量息肉,腺瘤样息肉。其中前三者的癌变风险比较低,腺瘤样息肉有一定的癌变风险,95%的结肠癌来源于腺瘤样息肉。炎症型息肉和增生型息肉需要定期的复查结肠镜,但复查时间长于术后的切除时间,低级别管状腺瘤的结肠息肉患者,建议每一到两年复查结肠镜;高级别腺瘤有早期癌变风险的息肉,需要更加密切的监测。
肠息肉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肠息肉的诱发因素与饮食、遗传、炎性刺激、异物刺激或机械损伤等因素有关。饮食因素是肠息肉的常见原因。如果饮食习惯不健康,进食辛辣食物、冷食、腌制食物等,暴饮暴食和不规律饮食,这些都可能引起肠息肉。肠息肉的形成也与遗传因素有关,男女的遗传概率相等,没有性别差异。炎症刺激也是肠息肉的重要原因,长期的炎症刺激可导致充血和糜烂性溃疡。愈合后疤痕将逐渐缩小,最终导致肠息肉的发生。无论病因如何,患病后都应积极治疗肠息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并尽量避免饮食引起的肠息肉。
语音时长 01:07

2021-04-09

91811次收听

肠息肉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肠息肉可通过结肠镜检查。由于大多数肠息肉是非常小的病变,因此只有结肠镜检查才能发现大小息肉样变化,并且可以及早发现。普通人可能会害怕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完毕后,结肠镜检查可能会出现轻微的腹胀或腹痛,其中大多数都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如果真的很害怕结肠镜检查,现在通常使用无痛内窥镜检查,并且所有检查和治疗都可以在睡眠期间完成。因此,有结肠镜检查指征或怀疑患有肠息肉的人,可以进行无痛内窥镜检查。除结肠镜检查外,还可通过腹部CT或胶囊内窥镜检查发现大肠息肉,但腹部CT无法区分较小的息肉,胶囊内窥镜检查不能完全观察整个消化道。
语音时长 01:16

2021-04-09

65267次收听

结肠息肉手术后复发率高吗
结肠息肉复发率是比较高的。因为肠道本身就是健康的,而伤害肠道的行为多和饮食有关,长期吃油炸类食物、麻辣烫、辛辣刺激的食物暴饮暴食等对身体都是有很大的伤害的,所以在发现结肠息肉而手术治疗以后,饮食方面就需要多注意,而且要多多休息,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复发的几率。结肠息肉术后要注意饮食,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长期吃一些危害肠道健康的食物,平时注意多休息,减少熬夜,保持心情愉快,对结肠息肉的恢复和预防都有一定的帮助。
语音时长 01:01

2021-04-09

78473次收听

结肠息肉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结肠息肉,在临床上,主要包括,细菌性肠炎所引起的炎症性息肉。多数属于良性息肉。第2种就是自身免疫性肠病比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所引起的结肠息肉,那么有恶变的可能。第3种,主要是肿瘤性的息肉。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绒毛状管状腺瘤,有恶变的可能。那么无论是肿瘤性的息肉或者炎症性的息肉,目前在临床上治疗上。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1种,对于直径比较小的零点五公分左右的,可以考虑行内镜下切除,那么送术后病理排除恶变的可能。如果有恶变通常需要行肠癌根治。那么第2种情况对于直径超过一公分以上的,或者是宽基底型的息肉,那么此时内镜下切除有穿孔以及出血的风险,通常需要行局部肠管切除并送。术中冰冻排除恶变可能,证实为恶性肿瘤通常需要加做肠癌根治,并联合术后的化疗。
语音时长 01:39

2020-03-31

60260次收听

02:00
结肠息肉早期症状
结肠息肉主要是结肠内长于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早期很多人没有症状,有人是因为做检查才发现的。也有少部分病人有便秘、腹泻、腹痛、腹胀。其实这些症状并不是结肠息肉自己本身引起来的,而是因为有症状之后,大家才去做检查,才能通过肠镜发现息肉。所以,如果要是家族当中有息肉的病史,到了一定年龄就需要做结肠镜来排查是不是有结肠息肉的可能。而不是等到要出现了某些症状再去查。如果出现了腹泻、便秘甚至便血的情况,一定要做肠镜检查来明确到底有没有息肉,以及有没有肿瘤的情况。
02:28
结肠息肉治疗
多发的炎症性息肉,可使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继续治疗,比较大的增生性息肉或者腺瘤性息肉,需在内镜下治疗,还要进行病理检查。如属于多发的炎症性息肉,一般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继续治疗,不需要内镜下的切除。增生性息肉以及腺瘤性息肉比较大的,需要内镜下治疗。如果超过零点五以上的,可以在内镜下用电切的疗法来切除掉,切除的息肉还需要送检病理。根据病理类型来决定下一步的复查间隔的时间,以及判断愈后;如果比较小的息肉,零点五以下的可以内镜下用活检钳钳除掉或者用APC电凝。还有一种少见的情况,就是癌性的息肉,活检或切了之后,可能需要追加手术。
结肠息肉手术后多久能恢复
结肠息肉手术后要依据病情来看恢复的时间,单个息肉的话,一般不需要休息太长时间,手术完就可以回家。多息肉的一般需休息一到两天。经肛门切除的需要休息五到十天。经腹直肠切除的需休息十到十五天。术后应该注意休息,观察自己大便的情况,定时复查。
结肠息肉有什么症状
结肠息肉这种不良症状的出现,首先有可能会诱发的不良症状,就是腹痛,腹痛的类型有很多,包括隐痛以及胀痛,此外,还包括绞痛以及钝痛等等;其次是便血,不过这种便血通常是没有疼痛;最后就是便秘,通常是存在凹槽以及黏液。
结肠息肉和息肉病的区别
结肠息肉和息肉病的区别很大,前者是指一类从肠的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隆起性的病变,后者是是一种从黏膜表面畸形突出到达空腔器管内部的突起样病变的统称。而息肉病又分为很多种,包括鼻息肉、声带息肉、消化道息肉。
结肠息肉是怎么引起的
结肠息肉的诱发因素可谓是多种多样,一般来说可能是长期性饮食不节所致,同时基因遗传也可能是一大诱因,而如果大肠黏膜受到炎症刺激,就会增加发病可能性,除此之外,粪便和异物刺激、械性损伤以及情志失调,也可能是结肠息肉的发病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