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败血病
败血病一般是指败血症,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症状。

1、病因
败血症可能与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有关,常见于免疫力低下、严重创伤、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人群。病原体侵入血液循环后大量繁殖并释放毒素,导致全身炎症反应。常见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2、症状
败血症早期可表现为寒战、高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如少尿、意识模糊、皮肤瘀斑等。部分患者存在原发感染灶如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局部症状。
3、诊断
败血症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血培养是确诊依据,可明确致病菌种类。炎症指标如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异常,可能出现血小板减少。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发现原发感染灶。
4、治疗
败血症治疗包括抗感染、液体复苏、器官功能支持等措施。早期需经验性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等,后根据药敏结果调整。严重者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或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5、预防
预防败血症需加强感染控制,及时处理皮肤伤口和局部感染灶。高危人群可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等。避免滥用抗生素,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出现持续发热、寒战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败血症患者需卧床休息,保持充足营养摄入,可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鸡蛋、瘦肉、新鲜蔬菜等。恢复期适当进行康复训练,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血常规、炎症指标等,监测病情变化。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抗生素剂量或疗程。
相关推荐
01:54
01:55
01:44
01: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