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大肠息肉会癌变吗

50790次浏览

大肠息肉会癌变,并且是癌变率较高的一种息肉,通常大肠息肉直径在超过2厘米以后,癌变的概率就会大大地增加,影响肠道健康;小于2厘米,则癌变几率会有所减小。

在临床当中表示,若是身体自己生长出来的息肉,对于人体的其他器官来说,并不会有很大的影响。但一旦息肉出现癌变的情况,则会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造成癌症病变。一般息肉会分成炎性、增生性、肿瘤性等多种性质。绒毛状或管状腺瘤,它的直径在超过1厘米的时候,就会有较大的癌变风险,若超过2厘米的时候,癌变的风险则变得十分高,所以患者在出现大肠息肉以后,需要尽早进行切除,避免癌症病变的发生。

出现大肠息肉以后,可以通过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微创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三种方式来进行治疗。一般来说微创治疗的治疗方法效果比较好,在内镜下对大肠当中的息肉进行切除,能够很好地了解息肉的生长位置,避免疾病的恶化。同时一些情况不是很严重的患者,则可以通过服用药物的方法来治疗大肠息肉,达到减缓息肉生长的效果。

相关推荐

大肠息肉如何诊断
大肠息肉可通过肠造影检查、肠镜检查、腹部CT检查、虚拟结肠镜检查等进行诊断,其中肠镜检查是确诊大肠息肉的最重要手段,肠镜检查不仅可直接观察肠道内部整体情况,明确病变部位,如有必要还可同时进行活组织检查或息肉切除。由于同一腺瘤中不同部位的绒毛成分量及不典型增生程度往往不一,所以钳取活检处病变并不能完全代表全貌,活检处无癌变亦不能肯定腺瘤他处无癌变。因此腺瘤的不典型增生程度及无癌变往往需切除整个肿瘤,仔细地切片检查方能肯定。钳取活检病理结果可供参考,但并非最后诊断。我们要对腺瘤钳取活检在诊断中这种局限性必须有所了解。
语音时长 01:07

2022-10-11

81796次收听

大肠息肉的疾病进展是怎样的
患者预后与息肉性质密切相关。若病理提示为非肿瘤性息肉,一般预后良好、恶性变概率极低、再发率低,绝大多数的大肠息肉属于此类;若病理提示为腺瘤性息肉,则预后相对较差、恶变风险较大、且再发率高达59.46%。腺瘤性息肉发展为肠癌的时间平均为5-10年。而直径一厘米以上的息肉则可在2-5年即逐渐进展为肠癌。息肉越大发展为恶性肿瘤的时间越短,发生癌变的几率也越高。直径1cm以下的腺瘤性息肉癌变几率尚不及1%,而直径2cm以上的腺瘤性息肉,癌变几率则可达35%左右。
语音时长 00:57

2022-10-11

71924次收听

大肠息肉的危害怎么来预防
大肠息肉的危害是很严重的,它会引起腹痛或者肠道出血等症状。比较严重的肠息肉还会引起肠套叠、肠梗阻以及严重的腹泻、贫血。另外大肠息肉有一定癌变倾向,会容易演变为直肠癌。腺瘤性息肉发展为肠癌的时间平均为5-10年,而直径1cm以上的息肉则可在2-5年即逐渐进展为肠癌。息肉越大发展为恶性肿瘤的时间越短,发生癌变的几率也越高,直径1cm以下的腺瘤性息肉,癌变几率尚不及1%,而直径2cm以上的腺瘤性息肉,癌变几率则可达35%左右。要做好大肠息肉的预防工作,需保持良好心态,劳逸结合。要从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开始,从而在源头上控制疾病发生的可能,达到预防大肠息肉的目的。每日脂肪总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的30%以下,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钙质的食物,尽量不饮酒或少饮酒,进行规律运动,积极控制体重。
语音时长 01:24

2022-10-11

50950次收听

01:49
大肠息肉的诊断
大肠息肉可通过肠造影检查、肠镜检查、腹部CT检查、虚拟结肠镜检查等进行诊断,其中肠镜检查是确诊大肠息肉的最重要手段,肠镜检查不仅可直接观察肠道内部整体情况,明确病变部位,如有必要还可同时进行活组织检查或息肉切除。由于同一腺瘤中不同部位的绒毛成分量及不典型增生程度往往不一,所以钳取活检处病变并不能完全代表全貌,活检处无癌变亦不能肯定腺瘤他处无癌变。因此腺瘤的不典型增生程度及无癌变往往需切除整个肿瘤,仔细地切片检查方能肯定。钳取活检病理结果可供参考,但并非最后诊断。我们要对腺瘤钳取活检在诊断中这种局限性必须有所了解。
01:46
大肠息肉的治疗
一旦发现大肠息肉应尽可能全部切除,尤其是极有可能发生癌变的腺瘤性息肉,必须及时手术切除。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一部分息肉可以在结肠镜下,使用高频电或微波、激光等摘除掉,避免了病人开腹的痛苦。医务人员经肛门置入肠镜,并逐渐向内推送,如发现息肉可利用活检钳除法或圈套切除法等直接切除息肉,或通过在黏膜下层注射生理盐水使病变基底部隆起后再切除。对于蒂较大的息肉或广基息肉大于2厘米的,或者内镜切除不全且无法经肛门切除者,一般需要行经腹息肉切除术。息肉切除术后并发症主要是肠道出血,通常在术后1-2周可能出现延迟性出血。此外极少数患者还可以出现肠穿孔,必要时需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01:40
大肠息肉的疾病进展
患者预后与息肉性质密切相关。若病理提示为非肿瘤性息肉,一般预后良好、恶性变概率极低、再发率低,绝大多数的大肠息肉属于此类;若病理提示为腺瘤性息肉,则预后相对较差、恶变风险较大、且再发率高达59.46%。腺瘤性息肉发展为肠癌的时间平均为5-10年。而直径一厘米以上的息肉则可在2-5年即逐渐进展为肠癌。息肉越大发展为恶性肿瘤的时间越短,发生癌变的几率也越高。直径1cm以下的腺瘤性息肉癌变几率尚不及1%,而直径2cm以上的腺瘤性息肉,癌变几率则可达35%左右。
01:34
什么是大肠息肉
大肠息肉是指突出于肠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包括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前者是癌前期病变,与癌发生关系密切,后者与癌发生关系较少。这两种息肉在临床上并不容易区分,常以息肉作为初步诊断,待病理学确诊后再进一步分类。因此临床上所谓的大肠息肉并不说明息肉的病理性质,通常临床所说的息肉多为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持续进展可能会发生癌变,应及早切除。大肠息肉的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高脂饮食、纤维素摄取不足、慢性炎症性肠病、肥胖、饮酒、吸烟等多种因素有关。
01:37
怎样知道自己得了大肠息肉
大肠息肉通常无明显症状,常在肠造影检查或肠镜检查时偶然发现,但一旦息肉逐渐增大或发生癌变,则可能会出现便血或引起便秘腹痛等。当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便血、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等表现,提示肠道有可能出现潜在病变,需要到医院进一步确诊。大肠息肉可通过肠造影检查、肠镜检查、腹部CT检查、虚拟结肠镜检查等进行诊断。其中肠镜检查是确诊大肠息肉的最重要手段,肠镜检查不仅可直接观察肠道内部整体情况,明确病变部位,如有必要还可同时进行活组织检查或息肉切除。
大肠息肉症状有哪些
大肠息肉可能会有消化道症状、便血和肠梗阻等症状。大肠息肉的出现可能与年龄、遗传、吸烟、饮酒和饮食直接相关。有肠息肉家族病史的患者几率是普通人的几倍。息肉主要来自大肠粘膜的病变和肠腔内突出的肿瘤。早期肠息肉相对较小、表面光滑、无明显症状。少数患者容易出现腹痛和腹胀,大多数患者不会受到重视。随着疾病的恶化,息肉的表面会腐蚀并导致便血。例如息肉靠近肛门,排便时颜色为鲜红色,而远离肛门的息肉排便时会出现深红色的血液。随着时间的流逝,息肉生长并出现完整或不完整的肠梗阻。
语音时长 01:01

2021-04-09

95954次收听

大肠息肉怎么治疗
大肠息肉无论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都需要手术切除。而且肠道的检查需要定期就做,检查到有息肉可以直接进行切除,良性息肉是没有发生病变的时候,这时候切除以后生活中注意健康饮食,就可以预防复发,而恶性的息肉切除以后还可能会继续发作,这时候就要给予其他方法治疗,所以定期检查身体是将风险降低的有效办法。肠息肉发现以后要及时手术,术后注意健康饮食、少油腻、油炸食物,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这对于护理肠道有很大的帮助,避免息肉再次复发。
语音时长 01:01

2021-04-09

85964次收听

儿童大肠息肉怎么治疗
儿童如果患有大肠息肉这类疾病,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同时也会导致肠胃健康受损。儿童可以通过电灼疗法来进行治疗,同时采用手术的方法来对息肉进行切除。一些息肉体积较小,并且是单发的息肉患者,可以通过服用药物来对大肠息肉进行控制。
大肠多发息肉怎么办
大肠多发息肉本身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炎症,会诱发一系列的疾病,因此必须要尽快的接受治疗,而在目前的医学上治疗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选择手术治疗,也可以选择饮食治疗,当然我们也应该通过电灼的方式来控制病情。
治疗大肠息肉的好方法是什么
一般情况下,治疗大肠息肉主要通过饮食治疗、药物疗法、外科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大肠息肉手术后吃什么
无论是做大手术还是小手术,术后的饮食都相当重要,在做大肠息肉手术以后,要多吃一些面食和粥类食物,碱类食品也是非常不错的,但是不适合吃油腻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手术过后需要注意休息,但同时也需要适量的活动。另外,在手术后也需要服用一些药物,以免感染。
十二指肠息肉会癌变吗
一般情况下十二指肠息肉是不会发生癌变的,但并不绝对,因此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接受治疗,建议最好是做肠内镜切除手术或者高频电切术等一类外科手术,且可服用肠炎宁胶囊和抗感染药物进行后续治疗,还要注意加强日常饮食方面的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