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十二指肠息肉会癌变吗

57741次浏览

十二指肠息肉在临床上比较多见,如果肠道时常会受到炎症感染,就会因为刺激性而逐渐长出息肉,而且体积还会不断的增大,所以有很多患者就开始担心自己的疾病会出现恶变的可能性,那么具体来说十二指肠息肉会癌变吗?

一、十二指肠息肉基本不会癌变
  从临床病例研究结果来看,十二指肠息肉几乎没有发生癌变的可能性,一般不会恶化成癌症,但也不是绝对的。不过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导致息肉慢慢变大,并出现急性出血的不良反应,所以患者在诊断之后一定要提高警惕性,积极接受药物和手术方面的治疗。

二、十二指肠息肉怎么治疗
  1、做外科手术:治疗肠胃息肉类疾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外科切除手术,具体可以借助于肠内镜将发生病变的肠段彻底性切除,同时建议将病变肠段做一下病理检查或者活检。而如果是单发性息肉,就可以做肠镜高频电切手术或者是圈套电凝切除手术,这样就可以彻底性清除产生的息肉组织。
  2、服用西药:患者在做手术的同时应该配合药物进行综合性治疗,可服用肠炎宁胶囊、谷氨酰胺胶囊以及金双岐胶囊等,也可以根据情况适当服用一些抗感染药物,比如阿莫西林胶囊和头孢类抗生素,以防术后出现严重的感染性症状。

3、饮食调理:十二指肠息肉患者在发病期间,一定要注意饮食方面的改善,建议不要吃对肠胃容易产生刺激的食物,比如口味辛辣和生冷的食品,也不能饮酒或者饮用碳酸饮料、浓咖啡等饮品,平时的饮食要以清淡且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且可适当多吃雪莲果和火龙果等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水果。

相关推荐

如何用高频电刀治疗大肠息肉
大肠息肉可通过高频电刀切除治疗,具体操作需由专业医生在肠镜下完成。高频电刀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能精确切除息肉,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高频电刀治疗大肠息肉需严格遵循操作规范。治疗前需完善肠镜检查和病理评估,明确息肉大小...
大肠息肉的疾病进展是怎样的
患者预后与息肉性质密切相关。若病理提示为非肿瘤性息肉,一般预后良好、恶性变概率极低、再发率低,绝大多数的大肠息肉属于此类;若病理提示为腺瘤性息肉,则预后相对较差、恶变风险较大、且再发率高达59.46%。腺瘤性息肉发展为肠癌的时间平均为5-10年。而直径一厘米以上的息肉则可在2-5年即逐渐进展为肠癌。息肉越大发展为恶性肿瘤的时间越短,发生癌变的几率也越高。直径1cm以下的腺瘤性息肉癌变几率尚不及1%,而直径2cm以上的腺瘤性息肉,癌变几率则可达35%左右。
语音时长 00:57

2022-10-11

71925次收听

02:05
大肠息肉的危害如何来预防
大肠息肉的危害是很严重的,它会引起腹痛或者肠道出血等症状。比较严重的肠息肉还会引起肠套叠、肠梗阻以及严重的腹泻、贫血。另外大肠息肉有一定癌变倾向,会容易演变为直肠癌。腺瘤性息肉发展为肠癌的时间平均为5-10年,而直径1cm以上的息肉则可在2-5年即逐渐进展为肠癌。息肉越大发展为恶性肿瘤的时间越短,发生癌变的几率也越高,直径1cm以下的腺瘤性息肉,癌变几率尚不及1%,而直径2cm以上的腺瘤性息肉,癌变几率则可达35%左右。要做好大肠息肉的预防工作,需保持良好心态,劳逸结合。要从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开始,从而在源头上控制疾病发生的可能,达到预防大肠息肉的目的。每日脂肪总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的30%以下,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钙质的食物,尽量不饮酒或少饮酒,进行规律运动,积极控制体重。
01:49
大肠息肉的诊断
大肠息肉可通过肠造影检查、肠镜检查、腹部CT检查、虚拟结肠镜检查等进行诊断,其中肠镜检查是确诊大肠息肉的最重要手段,肠镜检查不仅可直接观察肠道内部整体情况,明确病变部位,如有必要还可同时进行活组织检查或息肉切除。由于同一腺瘤中不同部位的绒毛成分量及不典型增生程度往往不一,所以钳取活检处病变并不能完全代表全貌,活检处无癌变亦不能肯定腺瘤他处无癌变。因此腺瘤的不典型增生程度及无癌变往往需切除整个肿瘤,仔细地切片检查方能肯定。钳取活检病理结果可供参考,但并非最后诊断。我们要对腺瘤钳取活检在诊断中这种局限性必须有所了解。
01:46
大肠息肉的治疗
一旦发现大肠息肉应尽可能全部切除,尤其是极有可能发生癌变的腺瘤性息肉,必须及时手术切除。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一部分息肉可以在结肠镜下,使用高频电或微波、激光等摘除掉,避免了病人开腹的痛苦。医务人员经肛门置入肠镜,并逐渐向内推送,如发现息肉可利用活检钳除法或圈套切除法等直接切除息肉,或通过在黏膜下层注射生理盐水使病变基底部隆起后再切除。对于蒂较大的息肉或广基息肉大于2厘米的,或者内镜切除不全且无法经肛门切除者,一般需要行经腹息肉切除术。息肉切除术后并发症主要是肠道出血,通常在术后1-2周可能出现延迟性出血。此外极少数患者还可以出现肠穿孔,必要时需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01:40
大肠息肉的疾病进展
患者预后与息肉性质密切相关。若病理提示为非肿瘤性息肉,一般预后良好、恶性变概率极低、再发率低,绝大多数的大肠息肉属于此类;若病理提示为腺瘤性息肉,则预后相对较差、恶变风险较大、且再发率高达59.46%。腺瘤性息肉发展为肠癌的时间平均为5-10年。而直径一厘米以上的息肉则可在2-5年即逐渐进展为肠癌。息肉越大发展为恶性肿瘤的时间越短,发生癌变的几率也越高。直径1cm以下的腺瘤性息肉癌变几率尚不及1%,而直径2cm以上的腺瘤性息肉,癌变几率则可达35%左右。
01:34
什么是大肠息肉
大肠息肉是指突出于肠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包括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前者是癌前期病变,与癌发生关系密切,后者与癌发生关系较少。这两种息肉在临床上并不容易区分,常以息肉作为初步诊断,待病理学确诊后再进一步分类。因此临床上所谓的大肠息肉并不说明息肉的病理性质,通常临床所说的息肉多为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持续进展可能会发生癌变,应及早切除。大肠息肉的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高脂饮食、纤维素摄取不足、慢性炎症性肠病、肥胖、饮酒、吸烟等多种因素有关。
大肠息肉切除后吃什么
大肠息肉切除以后可以吃些流质的食物,比如面条、小米粥等,等到恢复以后也要注意饮食,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和一些水果、蔬菜,粗纤维的食物预防便秘的发生,保持肠道健康,减少发生肠炎等问题都可以预防肠道息肉的复发。大肠息肉切除以后也要预防复发,平时不能熬夜要多注意休息,这样才能使肠道恢复健康。平时不要吃麻辣刺激的食物和油腻、油炸的食物,这对于预防肠道息肉都有一定的帮助,防止复发。手术切除息肉以后要注意好好调理。
语音时长 01:00

2021-04-09

76997次收听

大肠息肉怎么治疗
大肠息肉无论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都需要手术切除。而且肠道的检查需要定期就做,检查到有息肉可以直接进行切除,良性息肉是没有发生病变的时候,这时候切除以后生活中注意健康饮食,就可以预防复发,而恶性的息肉切除以后还可能会继续发作,这时候就要给予其他方法治疗,所以定期检查身体是将风险降低的有效办法。肠息肉发现以后要及时手术,术后注意健康饮食、少油腻、油炸食物,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这对于护理肠道有很大的帮助,避免息肉再次复发。
语音时长 01:01

2021-04-09

85964次收听

什么是大肠息肉
大肠息肉是生长在肠道黏膜上的赘生物,类似于肉球状,大肠息肉可以使肠道出血、出现腹泻、腹痛、大便次数增多的现象,也可能会出现粘液便、便血等症状,这时候就要及时手术切除治疗。为了及时发现息肉,可以每年定期检查肠道,发现息肉就要及时切除,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可以减少对身体的伤害,良性的切除后注意护理,避免复发,恶性的切除也可以将危害降低。患者在肠息肉手术以后要注意饮食的护理,多注意休息,就可以避免复发。
语音时长 01:00

2021-04-09

84911次收听

大肠息肉的早期症状
大肠息肉的早期可能会出现腹部隐痛、腹胀,便血的情况。大肠息肉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的一种息肉。早期大肠息肉比较小,表面比较光滑,一般无明显症状。少数患者出现腹部隐痛、腹胀,如果大肠息肉没有及时发现会逐渐变大,变大的大肠息肉会出现表面糜烂,继而会出现便血等情况。如果息肉的位置靠近肛门,便血的颜色会鲜红。如果距离肛门比较远,它的颜色是暗红色。随着时间推移会发生恶变的可能。如果息肉变大堵塞肠道,会出现肠梗阻的情况。大多数的大肠息肉没有恶变的可能,如果是发现大肠息肉要及时在肠镜下做病理,明确诊断及早切除。
语音时长 01:38

2020-03-20

55065次收听

大肠息肉是怎么引起的
大肠息肉是怎么引起,具体病因还不清楚,可能是遗传性、家族性、炎性增生性和其他日常饮食习惯等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其发病与年龄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年龄越大,息肉发生率就越高,40岁以上人群,可达到50%。因此建议定时进行结肠镜检查。
大肠息肉的症状有哪些
大肠息肉疾病前期症状有很多,患者一般会出现大便出血、排便习惯改变等明显症状。同时一些患者长期出现腹泻或便秘,在进行治疗以后症状仍然没有改善,也需要及时进行治疗,避免大肠息肉在肠胃当中不断地生长。
大肠息肉怎么治疗
大肠息肉的出现也会导致人体肠胃的健康有一定的威胁,所以必须要尽快的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治疗的过程中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可以选择激光治疗,也可以选择活检钳除法,而这些方法都能够有效促进病情的恢复,不容易会出现恶化的一种情况。
绒毛管状腺瘤严重吗
绒毛管状腺瘤是大肠息肉的一种,容易发生恶变,凡从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按病理可分为:腺瘤样息肉(包括乳头状腺瘤)最常见,炎性息肉,肠粘膜受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错构瘤型息肉,其他,如粘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性息肉,淋巴组织增生,类癌等疾患。临床上以大肠息肉多见且症状较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