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病因是什么
骨筋膜室综合征可能由创伤性损伤、剧烈运动、血管损伤、骨折后出血、烧伤等因素引起。该疾病主要表现为局部剧烈疼痛、感觉异常、肌肉无力、皮肤苍白或发绀、脉搏减弱或消失等症状。
1、创伤性损伤
外力直接作用于肢体可导致软组织挫伤或挤压伤,引发筋膜室内压力升高。常见于交通事故、重物砸伤等场景。早期可通过冰敷和抬高患肢缓解肿胀,若出现进行性疼痛需立即就医。
2、剧烈运动
长时间高强度运动可能使肌肉体积急剧增大,超过筋膜伸展限度。马拉松运动员或新兵训练时易发生。停止运动后若症状持续超过30分钟,应考虑筋膜室测压检查。
3、血管损伤
动脉破裂或血栓形成会导致筋膜室内血液积聚,常见于抗凝治疗患者或血管炎性疾病。可能伴随远端肢体温度降低,需血管外科紧急处理。
4、骨折后出血
长骨骨折后骨髓腔出血渗入筋膜室,肱骨髁上骨折和胫骨骨折风险较高。需使用夹板固定并监测神经功能,必要时行筋膜切开减压术。
5、烧伤
深度烧伤后组织水肿可压迫筋膜室,特别是环形烧伤更危险。需及时进行焦痂切开术,配合烧伤膏和静脉补液治疗。
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需避免肢体长时间受压,运动时采用渐进式训练计划,骨折患者应规范使用支具。出现无法缓解的胀痛时,应立即解除所有外部压力装置,保持患肢与心脏平齐,记录症状变化时间点,6小时内就医可获得最佳治疗效果。恢复期可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但须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