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宝宝屁多的原因

发布时间:2019-11-2959372次浏览

宝宝放屁多的情况需要引起大家重视,但是也不要过度的担心,有可能只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比如可能只是想要排大便的信号,其次有可能是在喂养的过程中,让宝宝吃了太多的东西,还有可能是乳汁过多综合征,另外就有可能是哺乳期女性饮食不当。

打屁是一种很正常的生理现象,即使有许多小宝宝都可能会存在有这方面的症状,家长就担心这是一个不正常的情况,需要注意选择用正确的方法来进行调理。那么,宝宝屁多的原因有哪些?
  1、吞入过量的空气
  宝宝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胃的容量比较小,如果喂养不当就很容易吞入大量的空气,大量的空气通过肠道时,宝宝会觉得非常的不舒服,常见的表现就是排气量增多。一般建议在喂养的过程中要注意细节性的事情,比如母乳喂养的宝宝需要将乳晕完全包含在嘴巴里面,奶粉喂养的宝宝应该要减少奶瓶中的空气。
  2、乳汁过多综合症
  乳汁过多综合症是一个很多父母都比较陌生的情况,其实主要的症状表现是宝宝在喝奶的时候会出现哭闹和放屁多的情况,甚至可能会出现腹部绞痛。原来婴幼儿摄入了大量的钱乃从而导致摄入的脂肪酸含量降低,胃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排空,并向肠道排入过量的乳糖,从而会引起放屁多和腹部疼痛的情况。
  3、妈妈饮食中有刺激食物
  哺乳期的女性朋友需要格外的注重食物的选择,有很多食物可能可以满足营养需求,但是却会影响到乳汁的质量,从而导致宝宝经常性的放屁。一般建议哺乳期的女性朋友暂时不要吃太多的水果,也不要吃花生和花生酱,避免吃一些长期的蔬菜,这样才能够减少宝宝放屁多的情况。
  4、宝宝想要排便
  不同的宝宝有不一样的生活习惯和生理表现,有的宝宝在想要排屁之前就会不断的放屁。当然针对这种情况也不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只是需要做好相对应的清洁工作即可,根据宝宝的年龄大小不同,可以提前准备把屎把尿,当然也可以考虑提前准备换尿不湿。

相关推荐

02:19
三岁小孩积食内热怎么调理
三岁小孩积食内热可通过饮食调理、运动调理、使用药物等方式改善。薏芽健脾凝胶是儿童专用健脾药物,含7种药食同源成分,能够标本兼治,健脾益胃,化湿消滞,可以从根源上改善孩子不爱吃饭、积食、腹泻、腹胀等症状,保护孩子们健康成长。
02:43
十个月宝宝消化不良怎么办
十个月宝宝消化不良可以通过调整饮食、使用药物、及时就医等方式进行缓解。对于脾虚引起的消化不良,宝宝可以多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也可尝试富含膳食纤维的蔬果,同时避免选择气味较重、油腻、不好消化的食物。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薏芽健脾凝胶,其可健胃消食、化湿消滞。若症状较为严重,持续时间较久,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02:30
小孩积食是什么症状
小孩积食,临床典型症状是肚子胀、不舒服,出现口臭、舌苔白腻或厚黄,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甚至厌食。年龄小的孩子会表现为哭闹,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动,有时还会咬牙。长时间积食,小孩还会出现手脚心发热,甚至发烧。小孩积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改善:一、调整饮食。日常以清淡饮食为主,不要吃的过饱。二、每天保证一定时长的户外运动,加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三、家长可以顺时针轻揉小孩肚子,使堆积的食物加快排出。四、服用药物。小孩如果经常积食,大多数是脾虚引起,可以给孩子服用一些儿童专用的健脾药,如薏芽健脾凝胶,其中含有多种药食同源成分,孩子服用安全放心。
02:24
宝宝积食有什么症状表现
宝宝出现积食,典型症状是肚子不舒服,会出现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的症状,并且这些症状通常会反复发作。此外,如果长时间积食,宝宝打嗝时还能闻到食物的腐臭味。年龄较小的宝宝,可以出现哭闹、睡眠不安的症状。中医认为,宝宝如果经常积食,多数是脾虚引起,要注意给孩子健脾。家长可以给宝宝服用薏芽健脾凝胶,调理脾胃功能,从根本上解决积食问题。日常生活中,家长也要注意多给宝宝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油腻、辛辣食物,以免加重宝宝的胃肠负担。
小儿积食可以艾灸吗
小孩儿在积食的时候,适当的用艾灸的方法,可以对孩子的这种积食有一些缓解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艾灸用这种温热的对穴位进行刺激以后,可以疏通血素这种经络,对于脾胃的这种积食状态会有一些缓解。一般可以用这种中脘穴位、输穴、脾枢穴、足三里,这些都可以适当的进行艾灸。但是在使用艾灸的时候,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进行艾灸有可能对孩子造成这种穴位不准,甚至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延误孩子的疾病状态。轻症的时期可以在家里进行适当的饮食调节,吃一些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如果是重症的可以到医院进行就诊,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消食清肌的药物,缓解孩子的脾胃状态,对于孩子的积食的缓解,应该说这样会更安全有效一些。
语音时长 01:02

2021-05-12

90405次收听

小儿积食能用开塞露吗
小儿积食的时候,如果确实大便干燥特别明显,可以适当的考虑使用开塞露。因为积食本身容易影响孩子的大便情况,有些孩子可能出现大便特别干燥,不容易排出,如果长时间不能排出,而且孩子非常烦躁,不能够正常的排便,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适当的使用小孩专用的开塞露,可以帮助孩子把大便排出,避免这种严重的积食的症状进一步加重影响孩子的正常营养的摄入。但是我们多数情况下不建议给孩子过多的使用开塞露,因为这种可能会影响到肛周的这种正常的肠道黏膜状态,有时候可能会造成损伤。所以多数其实如果是早期,我们尽量的让孩子适当的做一些运动,清淡一些饮食,可以给孩子适当的进行一些推拿、按摩,对于孩子的积食缓解都会有一些帮助。
语音时长 01:03

2021-05-12

97234次收听

婴儿积食能喝面条吗
婴儿积食能吃面条,面条是一种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适当吃点面条对孩子的身体恢复有帮助,一般出现积食后一定要及时调理饮食,平时不要给孩子吃过于油腻、滋补的食物,需要保持清淡饮食,比如可以吃点香蕉和其他的蔬菜水果,同时还可以多喝温开水,能够缓解疾病症状。若积食比较严重,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调理,同时还可以采取中医中药的方式调理,都能够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平时一定要做好孩子的腹部保暖工作,最好不要让孩子感冒着凉,以免加重病情。
语音时长 01:05

2021-04-20

95712次收听

儿童消化不良吃些什么药
儿童消化不良可用健脾、消食、化滞、和胃等类型的药物,根据孩子食积表现的症状不一样,用的药也不一样。西医可选择助消化的药物,如乳酸杆菌、胃酶合剂等。儿童消化不良,俗称食积,中医叫饮食内伤,或食滞胃肠,临床表现主要有恶心呕吐,吃多后有大便稀或大便排不出、腹胀腹痛等一系列症状,晚上会趴在床上睡觉,睡眠不安、磨牙、孩子哭闹等都属于食积内伤的症状。临床常用药物,如鸡内金、神曲、山楂、炒麦芽等类药物,常常见有保和丸、健胃消食口服液、消食片、四磨汤口服液等消食化滞的药物。再如炒三仙,有鸡内金、枳实,甚至有厚朴这类药都可选用。
语音时长 01:56

2020-03-09

59166次收听

宝宝拉粑粑有白色颗粒怎么办
对于宝宝所出现的拉粑粑有白色颗粒的异常排便情况,家长们也千万不可忽视,应该及时的根据相关的原因来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一般可以通过稀释奶粉浓度以及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来达到缓解症状的效果。如果始终无效的话,则可以考虑增加消化酶又或者是采取按摩疗法来进行治疗。
01:49
吃母乳拉绿便怎么回事
宝宝吃母乳拉绿便比较少,不用紧张,属于正常;如果绿便比较多,可能是孩子饥饿,也可能是孩子消化功能紊乱,除此之外,需要观察孩子的状况,如果有奶瓣、腹胀等,需要妈妈调整饮食,如果必要需要就医检查。吃母乳的宝宝有时大便会发绿。在正常的情况下,如果宝宝出现少量的绿便不用紧张。但如果频繁的出现绿便,就可能是异常状况。1、小孩在饥饿的时候可以出现绿便,可能是因为宝宝摄入的母乳量不够。2、小孩消化功能紊乱时也可能出现绿便。除此之外,可能还会出现一些奶瓣、腹胀,吃奶时不舒服、甚至哭闹的情况。所以除了观察宝宝的大便颜色以外,还要关注宝宝的全身情况。如果比较频繁地出现绿便,而且还伴有一些其他的症状,妈妈就要调整饮食,必要的时候可以到医院进行化验、检查。
宝宝晚上哭闹不睡觉怎么办
如果宝宝晚上哭闹不睡觉是因为饿,要及时喂奶,如果因为白天睡太多,需及时调整宝宝生物钟,如果因为环境不舒适,要尽量营造舒适环境,要是因为吃太多,可以通过按摩腹部来解决,若是身体存在疾病则需要及时就医。
新生儿吐奶是怎么回事
导致新生儿吐奶的原因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的原因主要就是胃部容量较小,刚喂完奶就放下,边哭边吃奶以及奶嘴过大;病理性的原因除了胃食管反流之外,还有感冒一类的疾病。
新生儿大便多少次
新生儿在出生后会有排胎便的现象,会持续大概2到3天。根据新生儿进食情况和活动和胃肠蠕动的情况,可以有三到五天的排胎便期。胎便是呈棕黑色或者是墨绿色的大便,后期新生儿会通过自己进食乳品或者代乳品这类的食物,排出通过自己胃肠道消化的大便。一般大便次数可以从两到三次,到七、八次甚至十几次都可能。当然如果出现特殊的、严重的酸臭味或者是有特殊的外观异常,包括有粘液、脓血或特殊的异常奶瓣,都可能会有胃肠道的问题。
语音时长 01:25

2019-04-26

54740次收听

宝宝哭闹不止怎么办
宝宝在哭闹不止的情况下,家长一定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帮助缓解,可尝试使用襁褓法、侧卧法或者吮吸法来哄孩子,一般情况下都可以得到改善,不过家长需要注意观察孩子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最好是到儿科做全面的身体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异常。
小孩消化不良吃什么药
由于消化不良引起的原因不同,因此,药物治疗方案不一样,必须区别对待,合理使用药物,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一般来说,最好带着孩子的大便去医院,并且根据医生的建议,给孩子一些药物。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要擅自给宝宝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