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什么是小儿再发性呕吐

51578次浏览

小儿再发性呕吐是指儿童在无明显诱因下反复出现的呕吐症状,通常与胃肠功能紊乱、代谢异常或神经系统问题有关。主要诱因包括饮食不当、感染、心理压力、前庭功能障碍及遗传代谢性疾病。症状可能伴随脱水、电解质紊乱或生长发育迟缓,需结合病史与实验室检查确诊。

1. 饮食因素

过量进食、食物过敏或乳糖不耐受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引发呕吐。常见于摄入高脂高糖食物后,症状多为暂时性,调整饮食结构后多可缓解。家长需记录饮食日志排查诱因,必要时采用低敏配方奶粉或剔除致敏食物。

2. 感染因素

肠道病毒或细菌感染可导致胃肠黏膜炎症反应,表现为周期性呕吐伴腹泻发热。轮状病毒感染多见于婴幼儿,诺如病毒易在集体机构传播。需进行粪便病原学检测,及时补液防止脱水,重症需用蒙脱石散或消旋卡多曲颗粒控制症状。

3. 心理因素

焦虑、紧张等情绪波动通过脑肠轴影响胃肠蠕动节律,常见于学龄期儿童。发作时常伴面色苍白、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心理疏导联合规律作息可减少发作频率。家长应避免过度关注呕吐行为,建立正向激励机制。

4. 前庭功能障碍

内耳平衡感受器异常可能引发眩晕相关性呕吐,发作时伴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可通过变位试验诊断,急性期使用苯海拉明糖浆缓解症状,长期需前庭康复训练改善平衡功能。

5. 代谢性疾病

尿素循环障碍、有机酸血症等遗传代谢病可导致周期性呕吐伴意识改变。血氨检测、尿有机酸分析有助于诊断,需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并使用精氨酸颗粒等特殊配方营养剂治疗。

日常护理需保持饮食清淡规律,避免过饥过饱。发作期采取侧卧位防误吸,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记录呕吐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诱因,定期监测身高体重曲线。若每月发作超过3次或伴随意识障碍、血便等症状,需尽早就医排除颅内病变或代谢性疾病。稳定期可进行腹部按摩及呼吸训练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相关推荐

什么是小儿再发性呕吐
小儿再发性呕吐多为功能性病变,呕吐呈周期性发作,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频繁呕吐症状。但临床的辅助检查,比如血常规、便常规或腹部彩超以及头部ct等都没有明显异常,患儿只表现为频繁呕吐、食欲欠佳。由于反复发生呕吐,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对身高体重都是会有影响的。但这种呕吐一段时间之后,可以自行就缓解,缓解后各方面都会恢复正常。由于反复这种症状的发生,孩子会影响生长发育,这些方面也是需要积极治疗的。治疗上建议中医中药进行调整,可以配合腹部按摩,可以配合中医的手法推拿从而减少发病的次数,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周期性这种呕吐的患儿肠道没有器质性病变,家长原则上是不必过分担心的,但毕竟频繁呕吐会影响孩子生长发育,还是要注意积极治疗。除了中医中药按摩调整之外,在日常生活当中要避免呕吐的发生,饮食上尽量口服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口服腥凉刺激的食物,避免饮食之后剧烈活动,导致胃肠不消化从而发生呕吐。避免任何引起呕吐的诱因,比如疾病因素,在疾病状态之下,一定要注意胃肠的护理,避免发生呕吐。
语音时长 01:52

2020-03-24

54079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