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遗尿症分类有哪些
小儿遗尿症主要分为原发性遗尿症和继发性遗尿症两类。原发性遗尿症指儿童从未建立过持续夜间控尿能力,继发性遗尿症则指已具备控尿能力6个月以上后再次出现尿床现象。
1、原发性遗尿症
原发性遗尿症占临床病例大多数,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延迟有关。患儿膀胱充盈信号传递至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未完全成熟,导致睡眠中无法感知尿意。部分患儿存在抗利尿激素夜间分泌不足,导致夜间尿量超过膀胱容量。遗传因素在该类型中起重要作用,父母有遗尿史者子女发病概率显著增高。此类患儿通常无器质性病变,但可能伴随便秘等肠道功能异常。
2、继发性遗尿症
继发性遗尿症多由心理应激或器质性疾病诱发。常见诱因包括家庭变故、入学适应不良等心理因素,以及尿路感染、糖尿病、隐性脊柱裂等病理因素。该类型患儿需特别注意排查泌尿系统畸形,如后尿道瓣膜等解剖异常。部分癫痫患儿发作期也可能出现继发遗尿,需通过脑电图检查鉴别。继发性遗尿往往伴随日间尿频、尿急等下尿路症状。
3、单症状性遗尿
单症状性遗尿特指仅有夜间尿床而无其他下尿路症状的类型。这类患儿日间膀胱功能完全正常,尿流率检查显示排尿曲线光滑连续。多数原发性遗尿属于此亚型,膀胱容量测定常显示功能性膀胱容量小于预期值。患儿睡眠觉醒试验表现为深度睡眠模式,对膀胱充盈刺激的反应阈值较高。
4、非单症状性遗尿
非单症状性遗尿指合并日间下尿路症状的复杂类型。患儿可能同时存在尿急、尿失禁、排尿犹豫等现象,提示膀胱过度活动或排尿功能障碍。部分病例与神经源性膀胱有关,需进行尿动力学评估。此类遗尿常见于继发性遗尿患者,可能伴随反复尿路感染,需要排除膀胱输尿管反流等解剖异常。
5、昼夜混合型遗尿
昼夜混合型遗尿指日间和夜间均出现不自主排尿的情况。这类患儿往往存在明显的排尿控制障碍,可能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神经发育问题共存。需要重点评估骶髓排尿中枢功能,通过排尿日记可发现排尿间隔不规则、尿流断续等特征。严重者可能出现尿潴留,需警惕神经管闭合不全等先天性疾病。
建立规律排尿习惯对遗尿症患儿尤为重要,家长应指导儿童白天每2-3小时定时排尿,睡前2小时限制液体摄入。使用遗尿报警器进行行为训练时,需保证连续使用3个月以上。记录排尿日记有助于医生判断遗尿类型,内容需包含每日饮水量、排尿时间及尿量。冬季注意保暖可减少夜间尿量产生,晚餐避免高盐饮食有助于减轻夜间多尿。若发现患儿伴随发热、腰痛或尿液浑浊等情况,须及时就医排除泌尿系统感染。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