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什么是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57681次浏览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是一种由细菌毒素引发的急性全身性炎症反应,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A组链球菌感染引起,表现为高热、低血压、多器官功能障碍等。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与细菌产生的超抗原毒素有关。这些毒素能异常激活大量T细胞,导致细胞因子风暴,引发全身血管扩张、毛细血管渗漏和器官灌注不足。典型症状包括突发高热、弥漫性红斑皮疹、后期脱屑,伴随呕吐、腹泻、肌痛等全身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意识模糊、少尿、肝肾功能异常等器官衰竭表现。实验室检查常见白细胞计数升高、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肌酸激�酶升高等。

该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包括使用高吸水性卫生棉条、术后伤口感染、皮肤烧伤或破损、近期分娩等。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关病例多见于月经期女性,而链球菌型更多发生于软组织感染后。早期识别至关重要,需与脓毒症、川崎病、药物过敏等鉴别。治疗核心为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静脉抗生素清除病原体,必要时需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中和毒素。

预防重点在于规范使用卫生棉条、及时处理皮肤伤口、避免经期使用阴道隔膜等。出现持续高热伴皮疹或血压下降时应立即就医。恢复期患者需监测心肾功能,部分病例可能遗留注意力不集中、肌无力等后遗症。该病虽罕见但进展迅猛,及时治疗可将死亡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