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缺血性心肌病
缺血性心肌病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长期缺血、缺氧,进而引发心脏结构改变和功能减退的一种慢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肌病主要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纤维化、心室重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表现。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完善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后积极治疗。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心肌病最常见的病因,由于脂质沉积在冠状动脉内壁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患者可能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尤其在体力活动时加重。治疗需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控制血脂和抗血小板聚集,必要时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2、心肌纤维化
长期心肌缺血可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并被纤维组织替代,形成心肌纤维化。这一病理改变会降低心肌收缩力,患者可能出现活动耐力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治疗上可遵医嘱使用螺内酯片、培哚普利叔丁胺片等药物延缓心肌重构,同时需严格控制血压和血糖。
3、心室重构
缺血性心肌病常伴随心室几何形态和功能的改变,表现为心室扩大、室壁变薄等重构现象。患者可能出现心悸、乏力等症状。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美托洛尔缓释片、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等药物改善心肌重构,严重者可能需要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4、心力衰竭
缺血性心肌病进展至终末期常表现为心力衰竭,患者可出现端坐呼吸、下肢水肿等症状。治疗需限制钠盐摄入,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地高辛片等药物改善心功能,必要时考虑心脏移植。
5、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可导致心脏电活动异常,引发房颤、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患者可能出现心悸、头晕等症状。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胺碘酮片、普罗帕酮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严重者可能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或除颤器。
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日常需注意低盐低脂饮食,避免剧烈运动但可进行适度有氧活动如散步。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保持情绪稳定。若出现胸痛加重、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规范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多数患者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
相关推荐
02:30
02:26
02:44
02:30
02:27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 1 什么是缺血性心肌病
- 2 缺血性心肌病的预防
- 3 缺血性心肌病怎么办
- 4 缺血性心肌病要注意哪些问题
- 5 缺血性心肌病怎么检查
- 6 缺血性心肌病要注意什么
- 7 缺血性心肌病能治愈吗
- 8 缺血性心肌病怎样预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