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细菌性肠炎怎么治
小儿细菌性肠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补液治疗、使用抗生素、益生菌调节、对症治疗等方式治疗。小儿细菌性肠炎通常由沙门菌、志贺菌、大肠埃希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表现为腹泻、发热、腹痛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1、调整饮食
患病期间需暂停高糖、高脂及乳制品摄入,改为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稀粥、软面条。母乳喂养婴儿可继续哺乳,配方奶喂养者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少量多餐有助于减轻胃肠负担,避免进食生冷、刺激性食物。
2、补液治疗
预防脱水是治疗关键,轻中度脱水可使用口服补液盐Ⅲ,按说明书比例配制后分次服用。重度脱水需静脉补液,常用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等。补液量根据患儿体重和脱水程度计算,家长需密切观察尿量及精神状态变化。
3、使用抗生素
针对细菌感染可选用头孢克肟颗粒、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磷霉素钙颗粒等,具体需根据病原菌药敏结果选择。非侵袭性肠炎通常无须抗生素,侵袭性感染如志贺菌肠炎需足疗程用药。家长不可自行购买抗生素,须严格遵医嘱使用。
4、益生菌调节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可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缓解腹泻症状。建议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避免活性成分被破坏。选择婴幼儿专用剂型,按说明书剂量服用,避免与高温食物同服。
5、对症治疗
发热超过38.5℃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退热,腹痛明显者可短期应用消旋山莨菪碱片解痉。蒙脱石散能吸附病原体并保护肠黏膜,需空腹服用。避免使用抑制肠蠕动的止泻药,防止毒素滞留加重病情。
治疗期间家长需做好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护臀霜。注意观察大便性状、次数及是否带血,记录体温变化。痊愈后1-2周内仍应保持清淡饮食,逐步恢复常规喂养。日常注意手卫生,餐具定期消毒,避免食用未彻底加热的食物。如出现精神萎靡、尿量减少、持续高热等症状需立即复诊。
相关推荐
03:09
03:26
02:43
03:07
01:46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小儿肠炎是怎样引起的
- 2 什么是小儿肠炎
- 3 小儿肠炎是怎么引起的
- 4 小儿肠炎怎么引起的
- 5 如何预防小儿肠炎
- 6 小儿肠炎怎么办
- 7 小儿肠炎有哪些危害
- 8 小儿肠炎有什么如何预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