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骨折后需要注意什么
手骨折后需要注意固定制动、定期复查、功能锻炼、饮食调整和并发症预防。手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或暴力冲击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1、固定制动
骨折后需立即使用夹板或石膏固定患肢,避免移动造成二次损伤。固定时间一般为4-6周,期间禁止负重或剧烈活动。若固定物出现松动、断裂或皮肤受压发红,应及时就医调整。
2、定期复查
骨折后1周、2周、4周需复查X线片观察愈合情况。若出现骨痂形成延迟、对位不良等异常,可能需要调整固定方式或进行手术干预。儿童患者因生长活跃,复查间隔可缩短至3-5天。
3、功能锻炼
拆除固定后需逐步进行手指屈伸、握拳等康复训练,每日3-5组,每组10-15次。早期可在温水浸泡后练习,后期可借助握力器强化。锻炼时以轻微疼痛为限,避免暴力牵拉。
4、饮食调整
每日需补充500毫升牛奶、100克鱼肉或瘦肉等富含钙和优质蛋白的食物。同时增加西蓝花、猕猴桃等维生素C含量高的蔬果,促进胶原合成。戒烟限酒以避免血管收缩影响愈合。
5、并发症预防
卧床期间需每2小时活动健侧肢体预防血栓。观察手指颜色、温度和感觉,若出现苍白、麻木提示血液循环障碍。保持石膏干燥清洁,瘙痒时禁用尖锐物搔抓以防感染。
手骨折恢复期间应保持每日8小时睡眠,避免患肢受压。可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减轻肿胀,夜间用枕头支撑。功能锻炼需坚持3-6个月直至完全恢复,期间出现异常疼痛或活动障碍需及时复诊。合理搭配膳食的同时,可遵医嘱补充碳酸钙D3片或骨化三醇软胶囊等药物促进骨愈合,但须严格遵循医嘱剂量和使用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