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中耳炎表现及治疗
儿童中耳炎主要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耳内闷胀感,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儿童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过敏反应、上呼吸道感染、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等原因引起。
1、耳痛
耳痛是儿童中耳炎最常见的症状,患儿可能表现为抓挠耳朵、哭闹不安或拒绝进食。疼痛程度从轻微不适到剧烈刺痛不等,尤其在夜间或平躺时可能加重。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时疼痛更为明显,可能伴随鼓膜充血、膨隆。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耳部是否有分泌物渗出,避免自行掏耳造成二次伤害。医生可能开具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药物缓解疼痛,必要时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控制感染。
2、听力下降
中耳积液会导致传导性听力下降,患儿可能表现为对呼唤反应迟钝、要求调高电视音量或学习注意力不集中。长期反复发作可能影响语言发育,家长需定期进行听力筛查。医生可能推荐使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黏液排出,配合鼻喷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减轻咽鼓管水肿。严重鼓室积液时需考虑鼓膜穿刺术或置管术。
3、耳内闷胀感
患儿可能主诉耳朵堵塞感或进水感,婴幼儿常表现为频繁摇头、拍打耳朵。这种症状多与中耳负压或积液有关,在乘坐飞机、电梯时可能加重。家长可指导孩子进行捏鼻鼓气动作,必要时使用盐酸赛洛唑啉鼻喷剂改善咽鼓管通气。合并过敏性鼻炎时需联合氯雷他定糖浆抗过敏治疗。
4、发热
急性细菌性中耳炎常伴随38℃以上发热,可能伴有畏寒、乏力等全身症状。家长应定时监测体温,采用物理降温配合医生开具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治疗。若发热持续超过3天或体温超过39℃,需警惕并发症可能,应及时复查血常规评估感染程度。
5、耳溢液
鼓膜穿孔后可出现浆液性、黏液性或脓性耳漏,此时耳痛可能突然减轻。家长需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避免游泳或进水,医生可能开具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局部抗感染。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需进行耳内镜检查,必要时行鼓室成形术修复穿孔。
日常护理中家长应避免让儿童接触二手烟,哺乳期婴儿建议45度角喂养。感冒期间可通过咀嚼口香糖促进咽鼓管开放,但3岁以下儿童需防止误吞。游泳时使用专业耳塞,洗澡后及时擦干耳廓。饮食上增加胡萝卜、深海鱼等富含维生素A和DHA的食物,增强黏膜免疫力。若症状反复发作或伴随剧烈头痛、面瘫等症状,需立即就诊排除颅内并发症。